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8期

微電影的傳播價值解析

陳曉偉

2014年08月26日08:54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微電影作為發展勢頭強勁的新興媒介,有三個方面的傳播價值不容忽視:第一,微電影的藝術價值——對電影創作的實驗性探索﹔第二,微電影的社會價值——對哲學命題、社會話題、人生問題的深刻表達﹔第三,微電影的經濟價值——對廣告產品價值認同感的建構。

【關鍵詞】微電影﹔電影﹔傳播價值

微電影,從真正意義上的誕生,至今不過4年的時間,在人們還沒厘清它的概念、內涵和外延時,它已經以迅猛之勢佔領了各大網絡媒體及電視媒體,並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不斷創新著它的制作理念和表現方式。有人認為,微電影僅是新媒體時代曇花一現的媒介現象,也有人認為,微電影最終會像電影、電視一樣成為成熟的傳播媒介或者產業而得以永存。但無論怎樣,微電影的發展勢頭沒有因為任何爭論而減弱,各營銷公司、視頻網站、學生團隊、民間團體力量的加入和不斷出現的新作品一起豐富並拓展著它的內涵和外延。

那麼,微電影熱潮的背后凸顯的是什麼樣的傳播價值呢?筆者認為,在當前的媒介環境中,微電影三個層面的價值頗值得一提。第一,微電影的藝術價值——對電影創作的實驗性探索﹔第二,微電影的社會價值——對哲學命題、社會話題、人生問題的深刻表達﹔第三,微電影的經濟價值——對廣告產品價值認同感的建構。本文從這三個層面對微電影做深入解析。

一、微電影的藝術價值:實驗性

在當前錯綜紛繁的微電影創作形態中,我們大致可將其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廣告為核心的定制類微電影,另一類是以表情達意為主的敘事(或非敘事)類微電影,而后者更接近於電影的內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常規電影的“微”形態。與常規電影規定性強、意義相對固定的特點相比,微電影在選擇題材、建構文本、建構意義方面,都有著相當的開放性,因此,與常規電影相比,它具有更強的創造力和實驗性。這種實驗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作觀念的實驗性﹔二是表現手法的創新性。

(一)創作觀念的實驗性。在世界電影歷史變遷中,從盧米埃爾兄弟的紀錄短片到蒙太奇學派,從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到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作觀念始終是變動不居的。盡管如此,常規電影尤其是商業電影的創作依然有共性的規律可循。比如,注重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線性敘事結構﹔塑造鮮活生動的人物角色﹔講述流暢、易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等。微電影的實驗性在於它可以打破常規。

以微電影《After Ego》為例。這部被稱為“國外心理短片”的微電影並沒有講述任何完整的故事,片中出現的一切都仿佛是具備多重含義的隱喻符號。一個穿著襤褸白色衣裙的女人,渾身涂滿了斑駁的鱗片似的白色涂料,像生物一樣爬行在空洞、同樣具有斑駁牆壁的房間裡。另一個穿著紅色裙子的女人,妖嬈而濃艷地在同樣的房間裡昂揚行進。白衣女子從一個房間爬行到另一個房間,仿佛在尋找什麼,表情警覺,充滿好奇﹔紅衣女子翩躚起舞,舞動著一段一段的紅色布條。白衣女子發現了一段紅色布條,紅色布條將她圍成一圈,她將臉龐埋在揉搓的紅布裡,痛苦而猶疑,最終她猛地將布條撕成兩半,發出一聲吼叫,隨著這聲吼叫,紅衣女子倒地身亡,飛舞的紅布埋在她的身上,隻露出她的臉。畫面淡出,影片結束。

這部4分10秒的電影短片,充滿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它可以是現實與夢想之間關系的一種隱喻,也可以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本我與自我之間關系的一種隱喻。當觀眾沒有從中得到一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卻在抽象的影像符號中感受到一種情緒,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