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8期

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2】

張江南

2014年08月26日09:57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不解之緣。當奧林匹克運動產生以后,媒介就開始對這一偉大的全球性體育盛會展開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因為各媒介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奧運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經濟價值、美學享受和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價值,從而開始對體育進行重點宣傳與報道。而且早在100年前,普利策就把體育作為媒介吸引受眾接觸的三大法寶之一。

大眾傳媒對北京奧運會文化遺產青睞有加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北京奧運會是世界各國再度認識我國綜合國力的一個窗口,而媒介則是推開窗戶的第一人。如今奧運會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媒介對奧運會情有獨鐘的根源正在於奧運會文化符合大眾奧運會需求的價值觀念。奧運會文化拓寬了媒介的傳播視野,提高了媒介的知名度。

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建設理念,這體現了北京奧運會的文化價值觀。北京奧運會已經給世界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但在后奧運時代的今天,如果缺乏媒介傳播,這些文化遺產就會被人淡忘,而媒介作為北京奧運會文化的傳播者,承擔著傳播文化遺產的重任。由此可見,研究2008年北京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的保護意義非凡。

2.北京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構成及其內涵

從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長達數年的奧運會籌辦工作,繁瑣細致的奧運會組織工作,到氣勢恢弘的奧運會開幕式、數量繁多的各類賽事,直至奧運會落幕后的余音繞梁,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無論是賽場建筑、人文精神、體育成績還是音樂宣傳等,無一不是北京奧運會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一直由媒介主導著。

2008年北京奧運會通過各大媒體對奧運會申辦歷程、火炬傳遞、開閉幕式、奧運會賽程等文化進行了宣傳報道,避免了文化碰撞與文化誤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增進了世界各國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樹立了我國的國家形象,這些媒介行為都非常有利於奧運會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北京奧運會的巨大成功,不僅僅限於取得了偉大的體育成就,實現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給中華民族和人類留下了一筆極其寶貴的奧運會媒介文化傳播的遺產。

國際奧委會前主席羅格先生曾評價北京奧運會是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大國的形象,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呈獻給世界各國的是最完美的記憶。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在奧林匹克史上也續寫了最華美的奧運篇章,同時更為中國媒介的成熟和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各種媒介除了對北京奧運會傳統的賽事進行報道外,還對吉祥物的設計與銷售、場館設計與建設、志願者的培訓、聖火傳遞、開閉幕式籌備工作、門票銷售等進行多樣化制作,對北京奧運會進行了多角度宣傳報道,樹立了我國的奧運形象。

薩馬蘭奇先生曾這樣說過:“奧運會成功與否是由媒體做出評判的。”的確,奧運會是全球的體育盛會,也是媒介傳播的盛會。早在2004年6月,北京奧組委就成立了媒體運行部,建立了北京奧運會媒體運行組織體系,僅僅登記在冊的記者就已接近4萬人。國際奧委會一共提供2.16萬個注冊記者名額,其中1.2萬個名額由中央電視台、歐廣聯、亞廣聯和美國NBC等持權轉播商使用,4000個名額由主轉播商BOB使用,其余5600個名額則歸屬平面媒體以及沒有轉播權的電視廣播媒體。這無疑創下了奧運會全媒體傳播歷史之最,相對1896年第1屆奧運會上屈指可數的12家平面媒體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語。

二、北京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價值說

保護北京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實質上就是弘揚和傳承北京奧運會媒體報道所涉及的政治見解、經濟實力、文化內涵、社會價值、教育功能、紀念意義等。每屆奧林匹克盛會都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詮釋與傳播,同時也留下了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是通過諸多媒體的宣傳報道才得以實現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媒介存在形式多樣化、報道內容多元化、覆蓋范圍全球化等特點,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價值可見一斑。

1.北京奧運會文化遺產概述

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是指以奧運會為傳播視角,採用不同的媒介先進技術,對奧運會文化理念和精神產品進行連續報道,體現不同的報道內容和報道思想內涵的奧運會媒介產品,這種產品表現為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進而對人類社會產生可持續性影響。

奧運會媒介文化遺產,作為奧運會歷史的新聞媒介文化產品,推動著整個人類奧運會文化發展的進程,記錄了整個奧運會歷史的文明。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國各路媒體在申辦歷程、賽事運營、志願服務、開閉幕式等眾多領域積極傳播我國五千年燦爛的民族文化,樹立了良好的民族形象。外國媒體在通過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同時,也積極傳播了我們的國家形象。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