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大學生群體媒介接觸行為的傾向性研究

——以浙江大學本科生為例

江素珍

2014年10月27日14:2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本文採取一種特殊的文本搜集方式,對浙江大學近百名本科生的媒介接觸行為進行了一次較為系統的考察,採用內容分析法對採集來的文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大學生群體在媒介接觸和信息選擇的過程中呈現出很強的傾向性和目的性,對媒介的選擇上呈現出一種權威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特征,對信息的選擇上則遵循一種以政治和民生新聞為導向的簡便信息原則。並且在對待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信息選擇上,他們選擇行為的差異性也十分明顯。

【關鍵詞】大學生﹔媒介接觸﹔信息選擇﹔傾向性

媒介接觸行為與傾向

人們的信息接觸行為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信息認知方式。在新媒體出現之前,大眾主要依賴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獲取新聞,這時他們傾向於閱讀、收聽或收看具有一定深度的報道內容。新媒體出現之后,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這時人們選擇媒介信息的動機和行為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對年輕一代來說,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過程,因此他們的媒介接觸行為和傾向與他們的父輩們存在很大的差別。例如在美國,對於尋求信息,今天的年輕人並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在相同的年齡階段)閱讀報紙,對公共事務感興趣,或參與到政治討論中去。特別是涉及到支持民權運動的態度和行為時,今天的年輕一代並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感到一種認同感、驕傲感、或者感受到一種與美國公民身份相關的義務。他們並不了解政治行動的實質或過程,也沒有通過選舉或其他方式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去,他們更加不信任他們的同胞(W. L. Bennett, 2001; Delli Carpini, 2000; Graber, 2000; Mindich, 2005; Sherr & Staples, 2004) 。這種態度與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有關,因為美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渠道獲取信息,對報紙等傳統媒體的關注越來越少。數據表明,2010年美國的年輕人(年齡段在18到29歲之間)對於網絡媒體的使用率已經達到了72%(Lenhart, Purcell, Smith, & Zickuhr, 2010) 。在新聞的選擇傾向上,大眾傳播領域的學者對於新聞的公信力已經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新聞的接觸對於改變年輕人的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Kiousis, 2001) 。在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接觸的差異上,有研究認為,年輕人將報紙等傳統媒體視為一種獲取休閑和娛樂的方式,而將手機、網絡等新媒體視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Dimmick, 2003) 。在國內,對於大學生媒介接觸與使用狀況的研究,較多地集中在對大學生媒介接觸的總體狀況和使用目的研究上。這些研究認為,“在媒介接觸消費上,大學生對各類媒介的消費普遍在中度水平,媒介接觸較頻繁。其中對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的消費接觸較為突出。此外,大學生把了解信息作為其媒介消費的最主要動機,但對娛樂類型的媒介內容最為喜愛。上網時也常常出現盲目被動消費的情況”(彭少健,張芹﹔2008) 。也有研究認為,大學生的媒介消費行為對其生長起到了負面影響,例如大學生群體對網絡消費過多,過分依賴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選擇減少,以及在內容選擇上對新聞、娛樂類消息的關注度過高等等這些傾向都會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張欣,項國雄﹔2005) 。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大學生群體媒介接觸狀況的考察。本研究的重點在於探究大學生群體對不同媒介接觸與使用的差異,以及他們對於特定媒介上的新聞信息的選擇性接觸情況,考察他們在接觸這些媒介與信息時的傾向性。

研究方法與樣本採集

一、樣本與分析單位

本項研究採取深度調查與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浙江大學的90名本科生進行了為期四個星期的跟蹤調查。每個星期要求他們接觸一種特定的媒介形式,第一周為報紙、第二周為雜志、第三周為廣播、第四周為網絡(注,這裡沒有將電視媒體作為考察對象的原因是,在校大學生缺乏接觸電視媒體的條件)。被調查者需要在指定的媒介類型中選擇一種他們感興趣的具體媒體進行為期一周的接觸,一周結束后,選擇出他們認為最為重要的五條新聞,然后進行一次小組討論(90位被調查者共分為9個小組,每一組成員的五條新聞將被匯總),最后以投票的形式共同選擇出各組最重要的五條新聞。 討論結束后,每一組都將提交一份本組成員媒介接觸情況的總結報告,內容包括:每一個成員所接觸的媒介名稱、選出的五條重要新聞以及選擇理由﹔每組成員共同選擇出的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五條新聞及理由。研究者將9個小組每周的媒介接觸報告作為樣本和分析對象,進行內容分析。

二、類目建構

依研究目的和需要,本研究內容分析部分的主要類目包括:

(一)大學生所接觸的媒介特征

1、報紙:對被調查者所接觸的報紙建立分析類目,包括報紙所在地區、報紙類型。

2、廣播:對被調查者所接觸的廣播建立分析類目,包括廣播所在地區,廣播類型。

3、雜志:對被調查者所接觸的雜志建立分析類目,包括雜志所在地區,雜志類型。

4、網絡新聞:對被調查者所接觸的網站建立分析類目,包括網站屬性,網站類型。

(二)大學生所接觸的新聞特征

這部分的內容分析隻針對被調查者所接觸的報紙新聞和網絡新聞。這是因為,一方面廣播新聞轉瞬即逝,事后不易進行追蹤和分析,雜志新聞又與報紙新聞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報紙和網絡作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這兩種媒介類型的代表,具有典型性。

1、大學生所接觸的報紙新聞表現形式及內容特征

(1)報道類型:消息﹔通訊、特寫﹔深度報道(包括專訪、調查性報道等)﹔評論、述評﹔其他。

(2)報道版面:頭版﹔國內新聞版、要聞版﹔國際新聞版﹔本地新聞版﹔體育、文化娛樂新聞版﹔社會新聞、綜合新聞版﹔其他。

(3)報道篇幅:200字以下﹔200-1000字﹔1000一2000字﹔2000一3000字﹔3000字以上。

(4)報道內容:政治﹔經濟﹔文化娛樂﹔體育﹔軍事﹔民生﹔社會綜合﹔其他。

(5)報道類別:國內新聞﹔國際新聞。

(6)報道性質:正面、中性、負面。

2、大學生所接觸的網絡新聞表現形式及內容特征

(1)報道類型:消息﹔專題﹔深度報道﹔評論﹔其他。

(2)報道位置:首頁﹔二級位置﹔三級位置﹔四級位置﹔四級以上位置。

(3)報道篇幅:200字以下﹔200-1000字﹔1000一2000字﹔2000一3000字﹔3000字以上。

(4)報道內容:政治﹔經濟﹔文化娛樂﹔體育﹔軍事﹔民生﹔社會綜合﹔其他。

(5)報道類別:國內新聞﹔國際新聞。

(6)報道性質:正面、中性、負面。

研究發現

一、大學生媒介接觸類型

(一)報紙

第一周被調查者要求接觸的媒介類型是報紙。他們需要選擇一份報紙,然后進行為期一周的閱讀,最后在這一周的新聞中選擇出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五條新聞。在這一周的報紙接觸活動之后,每組都進行了一次討論,總結九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得到的數據如下:調查人數90人,有效參與人數70人,共選出新聞350條。涉及媒體主要包括《人民日報》、《錢江晚報》等40家報紙,其中有18家報紙被重復選取。筆者對這些報紙進行內容分析,編碼如下:

1、報紙所在地區

被調查者所接觸的報紙分別位於北京、廣東、浙江等14個城市或省份。其中位於北京的報紙所佔的比例最高,達到了40%。廣東、浙江位列第二,均為15%。江蘇所佔比例為7.5%。上海、湖南兩個地區所佔比例均為5%。其他5個地區所佔的比例均為2.5%。

2、報紙類型

將這些報紙按照黨報、綜合性報紙、專業性報紙這這種類型進行分類,得到表格如下,其中黨報所佔的比例為17.5%,綜合性報紙所佔的比例高達65%,專業性報紙的比例為17.5%。

再將這些報紙按全國性報紙、地方性報紙、其他這三種類別進行分類,得到數據如下:全國性報紙所佔比例為30%,地方性報紙所佔比例為67.5%,其他類型為2.5%(注:其他類型為新加坡的《聯合早報》)。

(二)廣播

第二周被調查者要求接觸的媒介類型是廣播。總結九個小組的討論報告,得到的數據如下:有效參與人數79人,共選出新聞395條。涉及媒體主要包括中國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浙江之聲等23家電台,其中有三家電台被重復選擇。筆者對這些電台進行內容分析,編碼如下:

1、電台所在地區

與報紙的廣泛分布相比,被調查者所接觸的廣播媒體則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浙江這兩個地區,其中北京所佔的比例達到34.8%,浙江所佔的比例為30.4%。上海所佔的比例為8.7%,廣東和江蘇均為4.35%。廣播的收聽也呈現出了國際化的特點,分別有被調查者收聽了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廣播,雖然比例都隻佔到4.35%。

2、電台類型

將這些電台按全國性電台、地方電台、海外電台這三種類別進行分類,得出的數據如下,全國性電台所佔比例為30.4%,地方電台所佔比例為56.5%,海外電台所佔比例為13%。

(三)雜志

第三周被調查者要求接觸的媒介是雜志。總結九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得到的數據如下,有效參與人數82人,共提供新聞410條。涉及媒體主要包括《看天下》、《中國新聞周刊》《三聯生活周刊》等30本雜志,其中有12家雜志被重復選擇。筆者對這些雜志進行內容分析,編碼如下:

1、雜志所在地區

雜志的分布集中在北京和廣東這兩個地區,所佔比例分別為53.3%和20%。其次是上海和寧夏,所佔比例均為6.7%。其他的五個地區分別為河南、湖南、湖北、美國,所佔比例均為3.3%。

2、雜志類型

按照時事新聞類、政經類、人物類、藝術類、其他這幾個類別對被調查者所接觸的雜志進行分類,結果如下,時事新聞類雜志所佔比例最高,為60%。政經類雜志其次,為16.7%。人物類雜志第三,為10%。藝術類和其他類雜志所佔比例均為6.6%。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