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聞人才培養機制改革【2】

——近期媒體招聘啟事引發的思考

王 敏

2015年01月05日15:0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缺乏培養“跨界”人才的教育機制

新聞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採編技能和多媒體技術,更需要有認知、辨別、分析和評價新聞事實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具有牢固的人文社科基礎,並對某一類學科具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誠如前文所述的媒體招聘中,跨學科人才是目前最受青睞的。美國紐約大學新聞學院的本科生進入學校之后會進行大約一年的通識教育,所有的學生都被要求學習其他專業知識,並獲得另一專業的學位。

目前我國的大學教育也在進行一定的嘗試,比如鼓勵學生修雙學位課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新聞學專業的學生修雙學位的並不多,更多的是其他院系的學生來修新聞學課程。雖然其中也不乏真正對新聞感興趣者,但更多的動因則是“新聞專業課程學分好混”。假期集中授課的方式(比如5天集中授完一門課、周末授課)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雙學位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畢業論文的質量相比新聞專業的學生也普遍偏低。因此,目前的雙學位教育並沒有很好地實現培養跨學科人才的效果。真正能跨文、理、工科的人才鳳毛麟角。

在這方面要有突破,單靠某一學科、院系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要依靠更高層面的教育行政力量,進行通盤整合,大力度改造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實現教育資源有效開發和配置優化,尤其綜合性大學,更具備橫向聯合、跨院系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基礎。

(四)學生媒體實踐缺乏渠道和氛圍

多年來,我國新聞教育中實踐性的缺乏,不僅體現在課程與教學環節,更體現在實踐平台的缺乏。國外一些著名大學的新聞學院,如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一直秉承“務實創新”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獲得新聞方面的第一手經驗。更得天獨厚的是,它擁有自己的商業電視台、廣播電台和報紙等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跨媒體實踐平台,這對於目前國內大學的新聞學院來說是難以企及的。

由於資金和政策等因素局限,我國大學的新聞學院大多沒有自己的公開出版的媒體,新聞業務課程難以走出課堂,隻能採用“課堂教學+專業實習”的模式,學生實踐主要依托校外媒體,進行粗放式、集中式實習,不能很好地與高校的日常教學融為一體。因此,會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與業界人才需求脫節的普遍現象,如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何梓華先生所說“新聞媒體需要的,高校供應不上﹔新聞媒體不怎麼需要的,高校卻在大量培養”。

此外,雖然我國不少新聞學院號稱與媒體集團合作、共建,但大多停留在一種鬆散的、名義上的合作,而並非與學生實習、就業直接挂鉤的密切合作。因此,新聞學院培養出的專業人才,得到的來自傳媒行業的評價卻往往是“隻知道課本上的理論,不了解現實的媒體運作”。

(五)教育理念浮躁短視,功利主義色彩濃厚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各大學新聞學院、專業狂飆突進式的發展,新聞教育也充斥著強烈的急功近利的氛圍。從世界范圍內新聞教育發端之初就存在的職業、技能教育傾向被進一步強化甚至極端化,人文教育、通識教育越來越不受重視,新聞教育功利性色彩濃厚,新聞學院淪為培養“新聞技工”的職業學校。

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既缺乏真正過硬的傳媒技能,又缺乏長遠而理性的職業規劃,更缺乏新聞理想,缺乏新聞專業主義的道德規范和自律精神。表現在求職過程中好高騖遠,心浮氣躁,高不成低不就。

其實,新聞人才需求是多個層次的,如前所述,高端人才固然急需,但剛出道的年輕人,隻要能吃苦耐勞、腳踏實地、誠實敬業,也自有一番廣闊天地。近期一些有代表性的媒體招聘啟事,表面上看來比較技術化,實則對人的基本人文素養和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遺憾的是,我們的新聞教育恰恰在這些最朴素、最根本的素質教育上,是缺位的。(作者系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 辛欣.美國新聞教育思想的源流與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2).

[2] 羅昌平.媒變: 何力的“狼性”新媒體[EB/OL]. http: // zhenhua. 163. com/14/ 0214/13/ 09L228MVS000464E2.html.

[3]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2014年8月1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參見《人民日報》2014年8月19日第1版。習近平講話及意見出台,被視為釋放了強烈的政策信號,為新媒體發展“定調”及做好頂層設計.

[4] 觀察者網招聘[EB/OL].http://www. guancha. cn/life/2014/ 06/27/ 241611. shtml.

[5] 付曉燕.媒介融合下的美國新聞業和新聞教育變革[J].新聞與寫作,2009(8).

[6] 王天錚.美國大學的T型教育模式研究——以美國西北大學Medill新聞學院為例[J].當代傳播,2010(4).

上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