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4年12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西方媒體爭做“好新聞”的啟示

——新媒體語境下“正面報道”的社會功能與商業價值

史安斌  廖鰈爾

2015年01月21日10:08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長期以來,西方新聞界把“反常放大”(Amplification of Deviance)、“壞消息才是真正的新聞”(bad news is real news)、“流血才能上頭條”(to bleed to lead)等原則奉為圭臬。學界和業界的一些人士據此對中國主流媒體所秉持的“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的原則大加撻伐。但近幾年來,一味推崇“負面報道”的思潮正在悄然發生著轉向。在業內頗有影響的西方主流媒體開始重新認識“正面報道”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著手加大“好新聞”(Good News)或“正面報道”(Positive News)生產與傳播的力度。

一般而言,“好新聞”或“正面報道”都包含了“認同”、“贊揚”、“和諧”、“典型”等關鍵元素,其內容和觀點大都符合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道德倫理,能夠起到弘揚正氣、凝聚共識的積極作用。具體來說,“正面報道”具有這樣幾個特征:從內容上看,它聚焦於社會的光明面,以“好人好事”為切入點弘揚主流價值觀中的積極因素﹔從理念上看,它強調“平衡”、“和諧”與“穩定”﹔從基調上看,它是健康向上的﹔從功能上看,它旨在傳遞正能量,強化主流價值觀,維持社會秩序和道德水准。①

西方媒體爭做“好新聞”

2012年以來,一些頗具影響力的西方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機構紛紛開設“好新聞”、“歡樂新聞”等專門刊載正面報道的專欄或頁面,不約而同地加大對“正面報道”的投入,其中尤以美國廣播公司(ABC)和“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等最具代表性。

作為三大全國性電視網之一,ABC推出的“美國堅強”(America Strong)系列節目制作精良,並在其網站上設立專區加以推廣。其報道題材和內容大多貼近平民生活,聚焦於具有獨立自強、積極向上精神的重症患者、殘障人士、貧弱群體,關注美國本土出現的諸多飽含“正能量”的“公民英雄”。在報道形式上,“美國堅強”網絡專區運用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立體展示,宣揚自由、獨立、進取、愛國等主流核心價值觀。

作為目前最具影響力的網絡新聞媒體,新聞博客聚合網站“赫芬頓郵報”的瀏覽量超過了《紐約時報》等傳統主流媒體。該網站在推行“正面報道”上亦不甘落后。在其欄目設置上,“好新聞”與時政、財經、體育等傳統報道題材並列。“好新聞”的內容主要來源於知名博客和臉譜(Facebook)、紅迪(Reddit)、優兔(YouTube)等社交媒體。打開“好新聞”欄目首頁,受眾所看到的不再是嚴肅、刻板的傳統新聞條目,而是更加符合青年網民接受習慣的新聞話題(或稱互聯網米姆):“讓你更快樂的十一種方式”、“貓咪幫助小狗逃離廚房”、“25年后小伙通過谷歌地圖成功尋母”,等等。

除了上述影響較大的主流新聞媒體外,西方新聞界還活躍著不少專事“正面報道”的媒體機構。其中較為資深的當數1993年創立於英國的“正面新聞”(Positive News),它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家隻做“好新聞”的報紙。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正面新聞”從線下轉向線上,報道內容也從本國擴展到世界各地的“好人好事”。同時,它並不回避人類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即市場化媒體津津樂道的“壞消息”。與后者不同的是,它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切入報道,而並不僅僅停留在“揭露問題”的層面。在西方各國,與之類似的還有美國的“好新聞網”(Good News Network)及“快樂新聞”(Happy News)等網站。上述三家網站還通過社交媒體和移動終端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形成了穩定的作者和讀者群體。

下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