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1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記錄時代 傳播大愛——

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會紀實【2】

李 棟  高 方

2015年01月21日13:38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如果不是對人民的愛,貴州省黔南州敦操鄉的“背篼干部”也不會為一包鹽、一把面條常年累月地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到集鎮去買。這是來自貴陽廣播電視台的陳春曉為我們講述的她在“走基層”道路上的見聞,為了讓百姓們少受累,敦操鄉干部在每個星期三走訪的時候幫著百姓們送生活用品,並且還形成了制度。每次送東西,一個干部背的東西都將近25公斤重,由於路遠難行,有些干部雙肩都脫了皮。長期相處,陳春曉才了解到,背東西只是當地干部的一項工作。在東部地區的鄉干部忙招商、建項目時,而敦操鄉的干部不得不背起背篼,從捎帶一袋鹽、一瓶醬油、一把面條開始。這些事情看起來小,但很實用,這樣才能逐步搭建起干部和百姓相互信任的橋梁。當陳春曉一行快結束採訪時,中央專門支持貴州發展的文件來了,裡面專門提到了扶持這一地區的政策,村干部笑得格外開心。那天晚上,村干部胡榮忠戴上了老婆買的方格圍巾,給陳春曉一行唱了他最拿手的歌《為了誰》,陳春曉對本刊記者說,“看到他邊唱,眼裡邊盈滿了淚水。那一刻我覺得我能讀懂他眼裡的淚水,艱難前行,創造未來。而‘你是誰、為了誰’對我們同樣適用,因為它能夠讓我們明確為何出去,找准我們的位置應該是——在路上、在基層、在現場,因為在路上,心裡才會有時代,在基層心裡才會有群眾,在現場才有感動。”

對職業的愛 激勵同行

要說對記者這個職業的熱愛,來自《赤峰日報》的王玉清帶給本刊記者更多的感動。38年了,他說,愛新聞這一行,就像談戀愛一樣,沒有它就感到不行,離開它就覺得難受。王玉清策劃的活動、撰寫的稿件被中央級媒體轉發,一些報道也引起了中宣部領導的重視,他採訪的對象也上了《焦點訪談》,他說,不敢想像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這麼多的關注,他說這就是他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想把它們做好。2003年冬季,他聽說孤山子村有一位農家女竟然讓聾啞兒開口說了話。這聾啞兒真的能說話?王玉清決定刨根問底。可是,這個村並不歸元寶山區管轄,而且,還要跑幾十公裡的路。他想,要“圓夢”就得奉獻。於是,他騎上自行車就去採訪了(由於條件所限,騎車幾十公裡去採訪在當時當地來說比較普遍)……王玉清對本刊記者說,他當過兵,在鄉鎮和區委宣傳部做過外宣工作。有人說,他是內蒙古最基層的一個“草根”通訊員。做了37年的基層通訊員之后,2013年年底,王玉清終於正式成為《赤峰日報》駐元寶山區記者站記者,“38年終圓記者夢”,這不是傳說,也不是奇跡,這是一份對記者這份職業熾熱的愛。

如果不是懷著對職業的赤誠的愛,來自湖北省廣播電台的記者簡然就不會一句話堅持話說了21年——“各位聽友,晚上好!我是你的朋友——簡然。”也是從21年前那天起,湖北的夜空中開始回蕩起普通人的聲音,無論你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如何,隻要你打電話到湖北人民廣播電台,你就能通過電波讓公眾知道你的存在,有人傾聽你的悲喜、關注你的命運。這檔傾聽普通人命運的節目的名字叫《今夜不寂寞》。簡然說,這句話她說了21年,也在深夜聽了21年的故事。21年,7000多個夜晚……簡然一邊聽著故事,一邊不知不覺成為故事中的人物,成為影響故事發生、發展的人。

10多年前,簡然外出採訪時認識了一位從小被父母拋棄的孤殘孩子,簡然帶她去吃麥當勞,女孩小聲對簡然說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去麥當勞,因為那是有爸爸媽媽領著的孩子才會去的地方,可能是她太不好了,不配有爸爸媽媽吧。這個自卑的女孩兒名叫江福英。簡然說,10多年間,她與江福英解下不解的情緣,也在簡然的倡導呼吁下,身為孤兒的江福英在眾多“媽媽”們不舍不棄的心靈溝通與愛的鼓舞下,成為優秀運動員。2008年,江福英在北京殘奧會上勇奪50米蝶泳冠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2013年,在江福英的婚禮上,簡然作為媽媽致辭。這一天,江福英終於相信了:就算是一名孤殘孩子,也會擁有幸福!2014年,湖北廣播電視台“簡然愛基金”宣告成立。簡然的行動告訴我們,作為媒體人的我們不僅要傾聽故事、報道故事、追蹤故事,更要參與故事,締造美麗的夢想。“不做旁觀者,我是建設者!”這是發端於湖北媒體人的庄重誓言。

如果不是懷著對這份職業熾熱的愛,來自《光明日報》的記者鄭晉鳴不可能說出:“半輩子寫好人,還是沒有寫完﹔立志一輩子做好記者,但依然在路上。”他說,正是記者的這份職業,讓他更加真切地認識到了那些感動他的鮮活跳動的生命。8年前汶川大地震,鄭晉鳴在都江堰虹口區九年制學校見到一位父親,他被通知來認領遇難的女兒。這位父親俯下身,在女兒額頭上親了一下,兩行熱淚滴在女兒臉上,他用右邊的袖口抹著淚,用左邊的袖口輕輕地擦去滴在女兒臉上的淚珠。沒有痛哭,也沒有責怪,他把女兒的尸體綁在帶來的木板上,背上肩就走,40分鐘的車程,這位父親竟然足足走了13個小時,走走停停,哭哭笑笑,他對鄭晉鳴說,這孩子沒感受過母愛,出生時她母親就難產死了,他一直在西藏打工,也很少與孩子交流。他要把一肚子的酸甜苦辣講給女兒聽。望著父女倆的背影,看著山路彎彎,鄭晉鳴心裡不是滋味。

鄭晉鳴說,回想這一輩子,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遺憾。父親去世時,他在全國“兩會”採訪,回去時父親的墳頭已長出青青小草。他的第一個孩子在新疆意外死亡,當時他隨部隊在海南採訪,沒能送他最后一程。后來上天眷顧,給了他第二個孩子,但鄭晉鳴見孩子第一面時,他已經會叫爸爸了。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鄭晉鳴用話劇《立秋》中的台詞總結抑或是激勵著自己的記者生涯,他表示,自己雖然不再年輕,但他的事業正年輕著。

如果不是懷著對這份職業熾熱的愛,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吳喆華不會說出:“我剛工作不久,我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真相。”吳喆華冒著極大的風險,喬裝打扮,混過5道安檢,深入富士康工廠一線,查明富士康山東煙台工廠確實存在違法使用童工的情況,而且達500名之多。稿件播出后,國內外媒體紛紛轉載。台灣富士康總部的行政主管著急火燎地飛到煙台,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出了這樣的事,我該被砍頭!”他向吳喆華鞠了一躬,說:“記者同志,求求你,稿子能不能別播了!”吳喆華平靜地對這位主管說抱歉。然后,用了一句“中國之聲”最常用的稿件結尾告訴他——“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吳喆華對本刊記者說,如果沒有點追問的精神,如果沒有持續關注的勇氣,輿論監督僅僅停留於政府表態,公平與正義就要被掩蓋。調查報道工作很危險,“你打翻別人的飯碗,別人就可能要你的命。”可他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們“中國之聲”特別報道部的全體同事,人人都有著一顆追問真相的勇敢之心、執著之心。他們渴望在追逐“中國夢”的時代,用真相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充滿陽光。一年365天,365天,他們至少挖掘365個真相,每一個真相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藏著一份追求。人們肯定會問,真相為什麼這麼重要?詩人說,因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所以眼中常含淚水。吳喆華說,因為對社會的真相愛得徹底,所以心中熱血沸騰。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對記者來說,真相即是信仰。

講好中國故事 共筑中國夢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他對媒體人的殷切期待,是記者的光榮職責。他同時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此次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不正是對習總書記“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落實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於2014年11月7日會見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獲獎代表時講話,並強調當代中國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他同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重要的是解決好講什麼、怎麼講和怎樣講好的問題。講什麼,就是要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發展大勢,聚焦“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好。怎麼講,就是要真實、生動、鮮活地講,真實的故事最精彩,百姓的故事最生動,要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改進創新,努力出新出彩,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怎樣講好,就是要走出辦公室、走出高樓大廈,在路上心中才會有時代,在基層心中才會有群眾,在現場心中才會有感動,要深化“走轉改”,多到基層一線,採寫接地氣、有溫度的好新聞。此次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不正是對講好中國故事、深化“走轉改”精神的展示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劉奇葆也在2013年的“8.19”講話中總結道,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意識形態的引導和管理,鞏固發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穩妥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推動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軟實力,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有守有為、敢於擔當、改革創新、虛功實做、建強隊伍,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創工作新局面。此次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不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有力踐行嗎?

結語

作為隨團記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著很多的“不清楚”,不清楚為什麼已經聽過好多遍的故事還是會一次又一次地觸動人心,不清楚現場的記者抑或是學子們情不自禁地潸然后究竟想到的是什麼,不清楚與會的領導為什麼聽到動情處居然也會像學子們一樣,忘記擦干眼角的淚痕。

新華社的孫鐵翔對我們說:“4個省市、4場座談、7場演講、10天行程、4000多公裡路……這只是“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團第一組的數字,本以為會天天奔波在路上,無暇思考,結果每天都被感動著推著往前走,無時無刻。因為在路上遇到一群有夢的記者。她(簡然)燒至肺炎卻一直沒有掉隊,他(郭豐寬)感冒幾天吸著氧也要毅然回到高原,他(陳南)全程照顧身體不便的隊友出行,她(中國記協陳鑫)嗓子失聲還照顧大家出行,他(海米提.買買提)無論在哪都在講述新疆故事,與台裡連線向更多人講述所見所感……”這些溫暖的瞬間實實在在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

一路隨行,一路感動。我們被這些演講者的故事感動著,被各地領導們熱情的接待感動著,被學生們的眼淚感動著,被記者誠懇的提問感動著,被身邊的工作人員感動著……

這些天來困擾我們的“不清楚”也終於在巡講結束后找到了答案,抑或可以用曾經感動過你我的這些文字來總結:沒有什麼能把人輕易打動,除了真實﹔沒有什麼能把人輕易打動,除了正義的號角﹔沒有什麼能把人輕易打動,除了前進的腳步﹔沒有什麼能把人輕易打動,除了內心的愛。

托爾斯泰說過,“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是因為可愛而美麗。”1951年,魏巍先生曾寫下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歌頌熱血奮斗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人民子弟兵,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燃燒著青春、奉獻著生命,他們視死如歸,他們永垂不朽。今天,奮斗在各條戰線上的的記者同志們,他們同樣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塑造著作為記者的新聞理想與職業追求,用自己的信念與激情譜寫著“中國夢”的篇章,他們是一群懷抱責任與使命的記者,他們筆下的好人需要被記住,他們自己同樣需要被記住。

上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