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對外傳播》>>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國關鍵詞”:創新對外話語實踐的有益嘗試【2】

李倩

2015年01月26日13:16  來源:對外傳播  手機看新聞

未來發展建議

1.打造中國版維基百科

專家建議,應以媒介平台的理念將“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打造成了解中國的維基百科。(1)打造權威、開放的交互平台。史安斌建議,可以將開放互動的眾包模式引入“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建設,鼓勵國內外民眾加入“中國關鍵詞”相關詞條的信息生產和補充工作,同時建立把關人機制以保証信息的權威性和有效性。(2)有效利用國內相關數據庫。孫海燕認為,“中國關鍵詞”內容廣泛,不僅包括當代中國發展理念、內外政策,也包括傳統價值觀、思想文化等諸多方面,可將相關數據庫如傳統文化數據庫、黨史數據庫等通過購買、合作加以整合,有效利用以充實“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3)以平台為載體一體化開展對外話語體系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構建是一個完整的全鏈條,孫海燕認為這是一個集研究、闡釋、傳播、回饋、修正於一體的不斷滾動的動態過程,應以“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為載體連接各個環節,推動對外話語體系構建持續深入開展。唐聞生副院長也認為應該將“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打造成一個互動平台,可根據外國受眾的反饋不斷增補和修改。

2.注重概念化傳播和視覺化呈現

史安斌認為,“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具有語言簡潔明了、內容碎片化的特點,需注重概念化的理念傳播和視覺化的內容呈現。我國價值觀理念的傳播處於起步階段,“中國關鍵詞”的對外傳播需要全面爭奪理念傳播話語權。在命名權上,主動掌握中國關鍵詞外文表達的命名權﹔在定義權上,提升中國關鍵詞定義闡釋的權威性和接受度﹔在議程設置上,提升“中國關鍵詞”的國際關注度,去除負面的中國標簽。此外,視覺化、可視化是未來信息呈現的趨勢,目前“中國關鍵詞”以文字闡釋為主,建議增加圖示、表格、動漫等視覺化內容,以吸引更多的國際民眾。

3.融通中國與世界,勾連歷史與現實

專家一致認為,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需要緊扣融通中外的原則。孫海燕認為融通中外應該成為話語體系構建的標准,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三者各有側重,要准確把握其內涵,依此來進行中國關鍵詞以及話語體系構建的內容選題。施燕華認為,融通中外首先需要融通中中,“中國關鍵詞”的權威解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要將嚴謹、正式、規范的權威話語轉化成鮮活、簡明的故事話語,繼續推動話語構建方、翻譯方和傳播方溝通交流機制,做好中文文本的話語轉換。北京外國語大學漢學研究中心主任張西平認為首先要融通中國與世界,注重人類文明的共性。在面向國際社會解讀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時,要注意從共性出發闡釋個性,而非片面強調中國的獨特性。其次是融通歷史與現實,注重歷史的傳承性。從歷史的思想文化傳承解釋當代中國發展理念,歷史的中國和當代的中國是一體的,當代中國是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成長起來的,有其合理性、合法性和繼承性,因此不能把當代中國和歷史中國割裂開,在解釋當代政治詞條時,要注意勾連起我們的歷史傳統。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部主任楊雪冬也提出,要在詞條翻譯的統一性、准確性及概念表達的精准性上做更細致的工作,要將詞條解釋的共性和特殊性結合。

4.以多渠道推廣和多維度評估加強內容建設

以多渠道推廣進一步推動“中國關鍵詞”的內容建設,吸引國內外各界人士參與“中國關鍵詞”的內容生產和詞條編寫。張西平建議,可圍繞我國國際戰略重點,開展“中國關鍵詞”的國際推廣,配合我國重大戰略規劃,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規劃,增加相應語種,重點在“一路一帶”相關國家中開展“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宣傳推廣。史安斌建議,可開展用戶調研和效果評估,了解國內外用戶對“中國關鍵詞”的了解情況和具體需求,並分語種評估其國際傳播效果,為平台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另外可以設立信息交互環節,請專業機構進行效果評估,通過對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和統計,使其從內容生產上更符合用戶需求,力求打造“中國版維基百科”。

上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