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對外傳播》>>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國關鍵詞”:創新對外話語實踐的有益嘗試

李倩

2015年01月26日13:16  來源:對外傳播  手機看新聞

2014年12月19日,“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暨“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座談會在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外文局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院長周明偉,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剛毅等出席並講話。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主持此次發布會。來自中聯部、中央編譯局、新華社、《中國日報》、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10多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見証該平台上線。發布會后,專家學者就“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在激烈的思想交流碰撞中,涌現出了很多真知灼見。

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建設對外話語體系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周明偉局長指出,當前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還不夠完善,影響力與我國現有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匹配。當前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1.缺乏對自身的深入研究與理解

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是由一些核心詞構成的,關於這些核心詞的研究隨著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開始就已存在,而過去的研究多集中於傳統的中國文化和文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僅需要讓外部世界了解我們最新的表述、最新的思路,還要向國際社會解釋好這種形式的中國聲音和表達。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語言工作者本身對於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以及實踐中的最新成就的理解,隻有對中國道路有不斷深化的了解、認知和理解,才能有語言轉換的基礎。

2.缺乏協調話語構建方與翻譯傳播方的頂層機制

目前,我國政治話語的創建方與翻譯傳播部門關聯度較低,重大文件起草過程缺乏翻譯傳播方的參與,對外傳播的針對性不強,而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若想真正構建好,恰恰需要中文起草專家和外文翻譯之間找到最佳契合點。此外,一些重大文件發布后,缺乏及時、權威的多語種譯文,也會造成國外受眾的誤解誤讀。

3.傳播內容繁雜,傳播渠道較為單一

在傳播內容上,中國曾經出版過不少重要黨政文件、領導著作的外文版,但對於大多數外國讀者而言,這些充滿中國特色詞匯和表述的大部頭著作很難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再加工,例如提取一些關鍵詞以及體現文件核心內容的簡寫本等。在渠道利用上,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的使用仍有不足,還需要在內容的碎片化處理和微傳播方面加大力度,擴大覆蓋面。

這些觀點獲得與會專家的熱烈反響。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認為,中國在國家形象傳播中的短板即是理念和觀念的傳播,外國受眾對中國的核心價值觀等概念非常模糊。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唐聞生認為,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但國外媒體及受眾並未真正讀懂中國,我們迫切需要對外解讀與闡釋,特別是一些政治詞匯。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施燕華認為,中國在政治術語的對外傳播方面缺乏統一的、權威性的解讀,往往各行其是,缺乏一個統一的協調機制。北京市政府外辦副主任張謙也指出,中國聲音和中國訴求的對外傳播在很多時候因為權威發布的缺失而被曲解、被誤讀。

“中國關鍵詞”——創新對外話語實踐的有益嘗試

“中國關鍵詞”是由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會和中國網合力打造的權威解讀當代中國核心話語的多語平台,該平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設”“國際形勢和外交戰略”等五個專題的首批77條核心詞匯進行權威解讀和闡釋,並以中、英、法、俄、阿、西、日等七個語種全球同步發布。其以多語種、多媒體方式向國際社會解讀、闡釋當代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思想文化核心話語,為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思路和核心理念搭建了一個窗口和平台,成為構建融通中外的政治話語體系的有益舉措和創新性實踐。

周明偉局長表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世界對中國越來越關注。加強對外話語研究,對外形成中國特色核心話語的完整表達和准確闡述是當前對外說明中國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7月,中國外文局成立了中國翻譯研究院,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全力打造對外話語體系創新平台,圍繞中國道路、中國理念、中國特色等重大課題和核心話語開展研究攻關,爭取在中國話語的翻譯和表達上實現新突破。“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正是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圍繞話語體系建設、創新對外話語實踐進行的一次有益嘗試。他指出,接下來外文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還將在建立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研究基地、搭建高層次交流合作平台、培養匯聚高端國際化人才隊伍方面重點開展工作,為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更好地向世界說明中國服務。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剛毅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從內容、話語產生機制和話語傳播路徑等方面進行諸多創新,具有三方面鮮明特點:1.在編寫方式上使用關鍵詞加核心思想解釋的碎片化方式對外闡釋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大大降低了外國讀者認知的門檻和難度,有利於提升傳播效果。2.在編寫過程中,引入了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和資深翻譯團隊,最大程度地保証了內容的權威性和准確性。3.在發布渠道上採用了全媒體發布的策略和手段。除以中國網專題網站作為主發布平台外,后期還將通過移動客戶端、App應用程序、社交媒體平台和微傳播平台進行全媒體碎片化傳播,擴大傳播路徑和傳播效果。

專家認為,“中國關鍵詞”多語發布平台將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理念的百科全書,在構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而且發揮了新媒體碎片化傳播的優勢,同時中文編寫和外文翻譯同步機制使得中國話語易於聽懂、便於接受,提高了對外話語的感召力。史安斌認為,當前國際政治領域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由現實政治向觀念政治轉變,觀念政治的話語權爭奪日趨激烈,“中國關鍵詞”的推出與當前的國際形勢正相吻合。同時,文化和傳播的核心就是關鍵詞的傳播,“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就是貫徹這樣的理念。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孫海燕認為,“中國關鍵詞”多語種平台內容設計獨特,集權威性、多語種、簡明性於一身,對政治話語進行權威的精心解讀。

下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