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現狀·問題·出路:新時期新聞實踐教育審思【2】

馮菊香

2015年02月05日13:56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四、“三位一體”的新聞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建構

(一)高校培養新聞人才模式創新

1.培養復合型、專業型人才

全媒體時代來臨,新聞教育改革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可以大膽削減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增設一些實踐需要的、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綜合素質等課程。條件成熟時,還可設計若干板塊,如經濟、政法、文體、管理、公關、廣告、網絡、科技等分塊進行教育培養。二是培養專業型人才,根據媒體需求從細分專業內容著手深入改革。第一學年統一學習新聞基礎理論。第二學年由學生自主選擇媒體相關課程。第三學年開設專業學習班,如新聞評論班、數字出版班、體育新聞班、經濟新聞班和法制新聞班等,培養某個方面的專業人才。

2.充分發揮高校校園媒體作用

和許多地市級黨報功能相似,高校校園媒體是學校黨委的喉舌,也是新聞專業學生實踐鍛煉的平台,如玉林師范學院辦有玉林師范學院報﹔文學與傳媒學院辦有文傳報,除印刷外出刊的所有流程全部由學生和老師完成。學生先從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入手, 在具體而豐富的新聞實踐中親身體驗,不斷培養新聞敏感性,綜合運用學到的新聞知識,積累新聞採訪與寫作經驗,熟練掌握新聞採訪與寫作技巧,提高新聞業務技能。當然校園媒體實習應有新聞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避免重新落入純宣傳報道的舊路。

3.實踐教育遵循循序漸進規律

許多新聞專業學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急於參加社會實踐,輕視基礎理論學習。其實,學以致用、參與實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畢業實習一般從大三結束后的暑假延續至大四上學期,持續時間長達六個月。筆者建議學生可以把就業方向和畢業實習挂鉤,實習生每到一家媒體實習,先不急於採訪寫稿,應該先到資料室了解該媒體的整體風格、板塊設置、選材類型、寫作手法、工作特點等﹔深入了解媒體所在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為后期的採訪、寫作和發表奠定厚實基礎。

(二)媒體與高校共同推進產學研相結合

產學研結合有利於媒體、高校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媒體單位需要人才可直接與學校溝通﹔學校強大的科研能力,可為媒體的發展謀求更廣闊的空間。同時,媒體從事多年工作的老記者、老編輯等可以到學校任教,將他們豐富的業界經驗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記者編輯帶領下可以到媒體有序實習。

1.媒體真正成為高校新聞專業的實踐基地

新聞專業應該有固定的實踐基地,這不僅針對學生,沒有從業背景卻又擔任新聞業務課程的教師,也可輪流到媒體挂職工作、學習。2013年教育部和中宣部啟動媒體和高校互聘人才計劃,這項活動現在已經在部分高校和媒體展開。如教新聞採寫的教師,到媒體的採訪部門當記者﹔教新聞評論、編輯的教師,到媒體當編輯或總編助理﹔教媒介經營與管理的教師,申請當社長助理或到廣告、發行等部門親身體驗。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真正掌握新聞媒體的運作與經營管理規律,了解當前新聞工作的現狀與導向,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思考,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2.高校成為媒體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

高校較為完整的新聞理論框架體系、豐富充實的圖書知識資源、長期積累的理論教學心得,對媒體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一塊“沃土”,安靜從容的氛圍能讓長期在“一線”的媒體記者靜下心來思考新聞採訪報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媒體同樣需要整理和深化新聞工作的實踐經驗,也可撰寫成專業教材。高校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實現新聞工作實踐轉化為新聞理論。另外,不少編輯記者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系統、完整的新聞理論學習,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3.實現高校與媒體的優勢資源互補

不管是研究型的新聞專職教師還是新聞從業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他們都有資格成為新聞專業學生的良師。對新聞專業教師崗位“特事特辦”,實行“柔性”政策媒體高校共同培養更利於學生發展。對於新聞傳播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還應由理論教師講授,但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攝影、電視攝像、媒介經營管理等實用性較強的科目,可以選擇學歷不高但有豐富經驗的記者編輯任課。教師與記者編輯互相兼職,互補不足,共同承擔培養新聞人才的職責,不斷提高自身和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

4.媒體推行實習系列制度

目前,新聞專業學生到媒體實習門檻很低,無多少約束,許多編輯、記者對實習生採取“無所謂”態度,這對提高實習生能力十分不利。媒體應制定實習系列制度:(1)實習前面試,提高學生的實習門檻。讓掌握相關業務技能、真正想從事新聞工作的學生進去,把隻想走過場、蒙混過關的學生剔除在外﹔(2)一些崗位可繳交一定押金,制定實習出勤、考核等相關條款。讓學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更有效地提高其新聞報道的技能和責任感﹔(3)制定編輯記者指導實習生激勵政策。媒體工作本來就非常忙碌,自己付出勞動沒有任何價值體現,這是媒體記者不願意帶實習生的原因之一,有償制度能緩解這方面的抵觸情緒。

(三)增強學生實習就業長遠意識

1.學生結合自身情況確定發展目標

新聞媒體這個行業對學生還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記者也是許多人羨慕的崗位之一。新聞專業學生在踏入校門時,校方應邀請專業教師和業界精英對大一學生作職業生涯規劃座談,讓學生對專業學習和專業就業有大致了解,進而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思考今后的擇業方向,在學習中有意識地積累相關學科基礎知識並逐步確立重點學習的內容,為自己成為復合型記者或專業報道記者奠定理論基礎。

2.實習過程要注重辨別各媒體特點

不少實習生在不同媒體實習,除了跟班學習鍛煉新聞報道能力外,留心各媒體定位及報道方法是新聞專業實習生必須注意的重要問題。不同新聞媒體在採寫上有顯著不同:日報的稿件篇幅較長,一般要求跳出會議寫新聞,但有時也必須嚴格按照新聞五要素來寫﹔晚報篇幅短,一般消息只是大概說明發生了什麼事情,比較重視社會新聞及民生新聞的稿件,字數也可以適量增加,更常用新聞照片﹔電視台稿件寫作時要求配合相關鏡頭表現新聞,字數不能太長,但對拍攝要求較高,視覺語言和文字語言盡量不重復﹔電台要求在採訪過程中就播出標題新聞,在另外時段再進行詳細報道,而且還要在適當場合進行錄音,配合文字讓新聞現場感更強。不同級別或不同類型的新聞媒體也有不同的寫作要求,如省區級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涵蓋更多的地市,其稿件寫作更有氣勢,長篇通訊、系列報道、人物特寫等形式更為多見﹔都市報信息量大、涉及內容廣,更側重民生和社會新聞,不局限於報道事件,會做進一步的追蹤及深度分析。

新聞實踐教育強調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親身體驗的機會和平台,對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極為有效。加強新聞實踐教育應對學校、學生、媒體三方進行必要的整合,創新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模式,媒體高校互聘人才,產、學、研相結合,構建學生、高校、媒體“三位一體”的互動人才培養機制。(作者系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注釋

①胡志平. 新聞寫作創新智慧[M]. 新華出版社, 2003:5

②董天策. 我國新聞教育的四大缺失[J]. 新聞記者, 2005(09)

基金項目:2014年度玉林師范學院教師教育研究課題“廣西地方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卓越師資隊伍建設轉型研究”(2014XJJSJY29)。

上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