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現狀·問題·出路:新時期新聞實踐教育審思

馮菊香

2015年02月05日13:56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新聞實踐教育重在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鍛煉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了解近幾年新聞專業學生在地市級媒體的實習情況,訪談了媒體、學校、學生三方相關人員,結合新聞專業特點及新聞實踐教育的必要性深入剖析新聞教育現狀,引發對新聞實踐教育存在問題的思考,就新聞實踐教育改革對策及培養新聞人才提出淺見。

關鍵詞:實踐教育﹔人才培養﹔問題﹔出路

每一年的寒暑假都有大量實習生涌入媒體實習,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問題,如沒有採訪經驗、稿件缺乏新聞點、報道形式老套等等。他們獨立採寫的稿件很難被媒體採用等,這促使我們學界和業界對新聞實踐教育反思。

一、新聞實踐教育的必要性

新聞專業學生在正式上崗前必須通過媒體平台進行嚴格的新聞實踐教育,這是由新聞本身決定的。專業的新聞記者能夠敏銳地發現生活中的變化,並能鑒別其新聞價值。其實,許多實習生並不乏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他們缺的是專業素質和善於發現新聞的能力。“他們不是鷹,翱翔時就在尋覓,隨時准備扑向目標﹔而像是長嘴水鳥,一直在等待,直到食物流入嘴裡。” ①這種尋覓、隨時扑向目標的能力,即常說的新聞敏感性,也即能夠敏銳地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異常並對異常現象進行價值判斷。這需要注重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的有機統一,即權衡受眾對新聞需求程度和信息本身對公眾的受益程度。這種能力隻有在具體的新聞實踐鍛煉中才能實現。

二、新聞教育的現狀

(一)新聞傳播專業規模膨脹

隨著新聞媒體的快速發展,新聞教育的發展也突飛猛進。據統計,1994年以前全國新聞學類專業點共有66個﹔1995年∼1999年間增加了58個專業點,平均每年增加10個左右﹔2000年∼2004年,又增加335個專業點,平均每年增加70個﹔2005年已有661個,即新增202個專業點,其中新聞學209個、廣告學232個、廣播電視新聞學146個、編輯出版學50個、傳播學專業點24個。各地各校過高估計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速度,造成新聞學類專業點開始了“超常規”發展、招生規模盲目擴大的發展態勢。②截至2014年,中國新聞教學點已經達到1080個,在校學生超過23萬人之多。在最近教育部公布的15個就業困難的專業中新聞專業榜上有名。

(二)教學團隊重理論輕實踐

近年,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博士相繼走上了教學崗位,提高了新聞傳播專業師資隊伍的學歷水平。這些學院派教師很多缺乏新聞實戰經驗,在課堂上只是“紙上談兵”,停留於專業知識層面。以筆者所在的玉林師范學院為例,目前在職的13位專業教師(另,僅聘請1位媒體兼職教師),均為從學校到學校的理論教師,教師缺乏實踐基礎,教學中缺乏具體的實例及應變技巧,對業界前沿的了解和關注非常有限,這是多數地方新聞傳播院系存在的普遍現象。近年新聞傳播名校情況有所改觀。

(三)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脫節”

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存在嚴重脫節是現在新聞教育最大的問題,傳統的新聞傳播理論滯后於快速發展的新聞實踐。新聞傳播專業教材多在新聞理論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即使是最新出版的教材,很多記者編輯認為其理論解釋難以適應新聞實踐的需求和最新變化。新聞理論滯后可能導致學生雖然掌握課本中的理論和教師傳授的知識,但一到實際運用則手足無措。

新聞理論可以指導實踐,但不同級別、不同類型媒體的報道內容、形式及表現手法千差萬別,相對靜止的新聞傳播理論難以指導不斷發展的新聞傳播實踐。同時,新聞教材喜歡刊用高級別媒體發表或獲獎的案例作品,盡管編者本意是想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卻有高出學生接受能力之嫌。這些高大上的案例都是新聞作品中的極品、精品,一般老記者都難以望其項背,何況是剛接觸新聞的大學生,多數地方高校學生畢業后就業於基層,地方媒體的優秀作品可能更適合他們。

(四)課程設置欠妥

課程設置過分側重專業知識教育,在專業教師緊缺的地方高校,常常不是根據專業而是根據老師開設相關課程,對人文、社會學及自然科學等課程重視不夠,即使偶有設置,內容也很淺顯。在教學方法上,側重於專業基礎知識、傳播科技應用,著重灌輸知識和訓練技能。這容易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學生審美修養不高,對其它學科了解甚少,缺乏深度報道的厚實基礎。

三、新聞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媒體被動接納實習生

近幾年,新聞專業的學生到各家媒體實習的人次越來越多。幾乎所有媒體竭盡全能吸納實習生,有的甚至出現實習生比記者多的情況,一些媒體不得不錯開實習時間安排。就廣西玉林的幾家媒體看,實習生人數每年劇增,增長趨勢越來越明顯。從分布上看,電視台的實習人數較多,日報的其次,晚報的相對較少。學生去電視台實習,可以扛設備,拿採訪話筒,幫忙記錄文字,協助整理採訪資料等,成為記者的“助理”。但是,許多媒體接收實習生都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僅是安排記者指導他們完成實習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機會和發稿平台,沒有從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去主動發現並培養自己的后備人才。

(二)實習生獨立採訪成稿難

實習生心態普遍浮躁,很多實習生一到報社就急著想去採訪,但採寫的稿件多被“槍斃”,激情常受挫。根源在於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新聞,所在媒體需要什麼樣的新聞。此外,不少實習生為了添加擇業籌碼,常常到處聯系實習,甚至不惜逃課成為實習單位的編外人員,他們急功近利地認為隻要多實踐就能增強自己的能力。新聞傳播雖然重實操,但也需要理論知識支撐,這已為業界所証實。

據調查,玉林三家媒體近5年接納新聞專業的實習生有300-400人,最終能留在媒體工作的不超過10人,根本的原因是業務不過關。很多編輯記者都稱贊新聞專業的實習生能力明顯比其它專業的強,他們掌握了新聞報道的基本形式和框架,採寫上手快,但普遍存在一個致命問題——主題或內容沒有“新聞性”,這既有專業任課老師的原因,也有實習生自認為“掌握了新聞理論知識就等於成為了記者”的錯誤觀念。缺乏實戰經驗是實習生難以獨立採訪成稿的重要因素。

(三)實習效果被過度放大

新聞專業實習生都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發稿任務,但僅憑發稿數量評定學生的實習效果不夠科學。近幾年實習生的發稿任務不斷提高,甚至達到20-30篇/月,這個任務量甚至超過了正常記者。大部分實習生剛進媒體不久,還不具備獨立寫稿能力。媒體為了搶時間發稿,很多任務基本由負責記者完成,“越俎代庖”現象時有發生,實習生的採寫能力沒有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

另外,由於記者數量有限,一名記者帶幾名實習生的情況也很常見,實習生寫稿質量不高,讓記者非常頭疼,這一切讓實習效果被過度放大。

(四)專業實習指導未能同步跟上

新聞專業實習生分散各地各媒體,學校和媒體建成實習基地后,實習生統一安排后多自行跟班實習,校方無力派出教師跟蹤指導。他們的實習效果常常取決於媒體或實習指導老師對他們的要求程度,實習生遇到要求嚴格老師、採寫任務重等常常會選擇不打招呼走人,這對校方推薦后續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也有學生在實習期間或多或少存有“耍大牌”“找工作”等想法或動作,對專業實習收獲採取順其自然態度,通過專業實習提升實習生專業技能難以得到充分實現。

下一頁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