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2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媒體發展的三種新常態

劉宏  尹琳

2015年03月16日10:12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2004年,美國風險資本家羅杰·麥克納米出版的《The New Normal: Great Opportunities in a Time of Great Risk》一書,被翻譯為《新常態——大風險時代的無限可能》。

目前,“新常態”在中國是一個熱詞。打開百度搜索引擎,可以找到3880多萬個與其相關的結果,內容涵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等各個方面。新常態原本指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特點,后來,這一詞匯又用於政治領域。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新常態這一概念的政治色彩還是非常濃厚的,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新一屆領導人的執政理念。按圖索驥,讓我們看看如今的中國媒體業出現了哪些新常態。

反腐報道成為新常態

新一屆領導人執政以來,反腐敗成為一個政治亮點,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界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這並不僅僅指新聞欺詐和有償新聞受到打擊,更重要的是,反腐敗是一步更大的棋,它影響到中國的很多方面。

以往中國的反腐報道至少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被認為隻打蒼蠅,不打老虎,輿論監督報道中淨是村干部。這當然不能隻責怪媒體,畢竟那時候全社會對反腐敗的認知存在很大的分歧。第二個階段是試圖用媒體反腐,典型代表是央視的《焦點訪談》,力圖把媒體打造成為反腐的利器。但在新媒體時代,僅僅想用控制傳統媒體的方式來反腐敗,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還有一個老問題,就是同級媒體能不能監督同級政府。不過,今天已經不是媒體異地監督的問題了,而是在反腐大局中,媒體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在今天這個階段,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如今的反腐更多是由官方主導的,媒體能夠做的就是要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除了媒體人的舉報以外,媒體更多的是順應這樣一種形勢,順勢而為。過去,新聞界在探討新聞改革的時候,常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這種改革和政治改革是什麼關系?誰走在前面?誰受制於誰?兩者是同步的,還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和度?而今天看,結論似乎是明朗了,沒有政治上的變化,媒體的新聞改革往往是小打小鬧。

媒體融合成為新常態

最近一兩年,媒體融合變成了一個被中國高層認可並且鼓勵的概念,雖然這還是一個局限於媒體產業的概念,但由於受到政府的支持,這個概念已經有了更深的含義。實際上,媒體融合一開始就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概念,因為它早已是媒體實踐的需要,有的學者用融媒體來命名,還有個流行詞匯是全媒體。不過,今天看,因為官方的肯定,媒體融合的概念獲得了更多的社會支持。

就媒體實踐來說,媒體融合已經搞了好多年,但一直沒有大面積的豐收,我們能夠看到的更多是零星成功案例。這方面中國和國外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從學術界來看,有關媒體融合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甚至可以說,學術界比媒體界在這個問題上有更極端的分歧。盡管大家都知道媒體融合在未來是不可避免的,但它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會經過什麼樣的階段,最后會形成什麼樣的結果,還沒有很清晰的認識。

不過,國人對新媒體的看法似乎越來越和國際接軌了。典型的體現是,把新媒體視為一種國家戰略,不僅僅是在技術上,同時也在產業概念上,不再只是糾結於新媒體對舊媒體的取代上,而是更長遠地看問題,媒體融合很可能會影響到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國家創新的問題。雖然不能說這超越了政治,但至少它是一種更加開闊的政治視野。過去,很多人看不起新媒體,認為它缺乏代表性。但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包括高層人士,把互聯網視為治國理政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新舊媒體的融合並不僅僅是讓新媒體取代舊媒體,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未來,把媒體的變化和政治的變化統一起來考慮,盡可能地發揮媒體的社會平台作用。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傳統媒體的核心價值在於內容生產,互聯網格局下,這種內容生產方式仍有價值,但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價值。互聯網格局下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寡頭競爭,媒體至少要在內容生產、技術支撐、用戶洞察三個方面都做到極致,才能躋身市場的前幾名,從而才有可能繼續存活。①

以澎湃新聞為例,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聞正式上線,作為一個“立志成為中國第一時政品牌”的媒體開放平台,澎湃在上線之初就受到了業界學界的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報業改革的再次反思。澎湃新聞走的是一條依仗傳統媒體內容優勢的新媒體之路。澎湃新聞聲稱要打造“開放的內容平台”,“澎湃深知通過自己的內容團隊並不能生產出足夠的優秀內容,因此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接受所有時政思想類優秀內容團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②在這裡,我們有一個疑問,新聞有思想嗎?有人把澎湃新聞模式總結為“新聞+思想”。我們認為,新聞的思想應該是它本身具有的,而不是添加上去的。這也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新聞是客觀的,思想是主觀的,怎麼相加呢?

澎湃很善於運用新媒體的強互動性特點,編輯對互動有著極大的熱情。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