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當前黨刊發展創新的幾個著力點【2】

梁齊勇

2015年03月19日09:4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推進黨刊創新發展的著力點

(一)准確把握刊物政治屬性和媒體屬性

黨刊必須姓黨,這是由其自身地位決定的。要牢固樹立“政治家辦刊”的理念,堅定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注重突出刊物的政治性。接受任何時代挑戰、推進任何形式創新,黨刊必須牢牢掌控媒體話語權,絕不能在理論解讀、輿論引導、政策闡釋等方面產生任何偏差和錯誤,影響到黨和政府決策的正確理解和執行。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作大局服務,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國夢。同時,黨刊雖然姓黨,但黨刊也是“刊”,需要在堅持“黨刊姓黨”的前提下根據刊物規律來辦事。黨刊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贏得讀者,首先必須解決讀者定位問題,即明確回答要辦什麼樣的刊物、讓誰閱讀的刊物、為誰服務的刊物,等等。不可否認,黨員是黨刊的主要受眾,但“黨員”是一個多樣化的群體,其中包含著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民族和職業等眾多因素的差異,他們對信息的訴求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黨刊編輯在策劃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和把握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和各自的心理訴求。傳媒實踐証明,期刊定位越精確,辦刊的思路就越清晰,刊物的選題策劃、欄目規劃、組稿編稿、市場發行等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期刊的社會效益就越高。

(二)把關注民生作為重要職責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刊是黨的喉舌,其全部工作的意義也在於此。因此,黨刊在准確傳達黨的精神的同時,反映基層人民群眾的意見、要求、期盼、心聲,也是黨刊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從訂閱情況看,黨刊的讀者對象不是普通群眾,但這絕不意味著黨刊就把群眾讀者排除在受眾范圍之外。否則,黨刊的市場份額隻會越來越少,原來的讀者群也會逐漸流失。從實際情況看,不少讀者不愛看黨刊,主要原因就在於黨刊往往講的是官話、報的是領導的事,內容與自己所需所想距離較遠。因此,黨刊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掌握話語權,擴大影響力,就應擴大涵蓋面,增加報道內容,在辦刊中回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映群眾的呼聲和建議,宣傳黨的政策、法規知識,提供好致富、理財等信息,提供科學、文化、生活方面的實用知識,等等。隻有把關注民生作為辦刊重要責任,以人民利益為上,用平視、平等的視角,將濃濃的人文關懷貫穿於報道之中,才能准確把握輿論導向,又能拉近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凝聚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

(三)以新穎的策劃設計強化吸引力

當代社會語境下,策劃概念幾乎延伸到包括黨刊在內的社會各個行業。實踐証明,黨刊策劃越好,技巧運用得越是恰到好處,其傳播效果就會越明顯。做好“選題專題策劃”。一本雜志,沒有大的策劃、好的選題,就沒有重點,就形不成中心。黨刊出版周期長,新聞性略遜於其他媒介,充實的內容、深度的分析是黨刊的長處,黨刊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通過多篇幅、大容量(深度報道、系列報道、綜合報道等)報道提供更多分析性、解釋性、綜合性的信息,以能夠體現社會價值,揭示思想內涵和本質特征,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好欄目設置,黨刊品牌價值首先得益於它擁有其叫得響的欄目。這些欄目,是一本黨刊的支點,彰顯其特色和個性,能夠滿足不同定位、不同特色、不同讀者的需求﹔這些欄目,既體現了辦刊宗旨,又做到分類科學,還有一個寓意深刻、趣味雋永的名稱,並根據情況變化適時作出調整。做好版面設計。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打破傳統陳舊的版面理念和模式,運用體現時代特色的手法和技術,調動一切可以沖擊視覺、突出個性的手段,通過諸如“強化標題制作、簡化版式,增加圖片、開設專欄”等方式,設置反映時代氣息、讀者鐘情喜愛的版面,以增強閱讀效果。新環境下,黨刊應進行群眾化、口語化、趣味化、多樣化的創造,寓政治性於文學性、可讀性之中,通過清新朴實的文風、生動活潑的形式,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實”,把群眾身邊的人和事說“活”,把人們關注的熱點、難點拉“近”。這樣,才能真正把黨刊辦成一份群眾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藝術品。

(四)推進“刊網融合”縱深發展

數字化已成為時代發展不可逆的潮流。2014年7月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網民對各項網絡應用的使用程度更為深入。互聯網理財產品僅在一年時間內,使用率超過10%,成為2014年上半年表現亮眼的網絡應用3。毋庸置疑,新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並不會就此消亡,黨刊亦然。而且,面對這片極其廣闊的領域和舞台空間,黨刊因其在我國經濟政治生活中的特殊性,必然要求黨刊再度成為網絡領域的主流媒體、強勢媒體,並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新媒體時代,黨刊要在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基礎上,還要順勢而動,積極拓展辦刊模式,推動“刊網互動”、“刊網融合”深度發展,在新媒體領域搶佔一席之地,贏得更多讀者和受眾的親睞和支持。

(五)用科學制度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黨刊的發展定位需要人才規劃和持續打造,做強做大黨刊事業更需要一支高素質的編輯人才隊伍。要增強編採隊伍提高黨性修養,加大培育力度,夯實理論和思想基礎﹔要廣泛搭建實踐平台,讓黨刊編輯在生活實踐中提高對黨的理論和政策的覺悟,增強社會現實認知能力﹔要提高編輯的編和採能力,成為採寫能手。從根本上加強黨刊人才隊伍建設問題,還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學的培育和管理制度,從制定崗位職責考核、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創新選人用人機制、集體氛圍營造等方面,用制度保障和激勵黨刊人才隊伍的良性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黨刊人才必須熟練掌握運用電腦編輯、排版等專業技術,盡快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網站編採和技術人才隊伍。有了充足的人才支撐和儲備,黨刊就能在數字化期刊的洶涌浪潮中,順勢而為,應對自如。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編輯) 

參考文獻:

[1] 鄭誠.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黨刊的創新機會[J].青年記者,2011(10).

[2] 魏有玲.黨刊實現數字化辦刊路徑探討[J].攀登,2012(5).

[3] 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