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當前黨刊發展創新的幾個著力點

梁齊勇

2015年03月19日09:4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體制轉型的加劇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黨刊在辦刊、發行和運營模式,表達語系和受眾閱讀效果,教育功能實現,以及數字化水平等方面,顯現出諸多與時代發展要求的不適應性。其原因,從客觀環境看,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格局形成強大沖擊﹔從讀者角度分析,在於新環境下人們形成了新的閱讀方式﹔從辦刊主體看,黨刊的數字化進程遲滯。黨刊事業創新發展,應在“准確把握刊物政治屬性和媒體屬性、把關注民生作為重要職責、以策劃設計強化吸引力、以‘刊網融合’推進縱深發展、用科學制度提供人才支撐”等幾個方面整體推進。

關鍵詞:黨刊﹔發展創新﹔著力點

一、黨刊創新發展面臨的沖擊和挑戰

(一)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格局形成強大沖擊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極大地壓縮了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關於新媒體的定義,盡管學術界仍未有一致的結論,但就傳播介質而言,新媒體不同於傳統的三大介質: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其傳播介質主要基於電腦與互聯網一體的電腦、手機、移動終端等。但正是這一介質,也即傳播方式的改變,使得媒體與受眾的信息傳播秩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傳統媒體受眾,其定位仍是讀者,在傳播信息方式上隻能被動地接受,即播什麼,看(聽)什麼,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新媒體環境下的受眾可隨時隨地接受信息。讀者可以隨時挑選想要閱讀的平台和內容,而新媒體需要努力滿足受眾的需求,讀者的定位也就變為用戶主動使用、選擇信息。而且,信息傳播方式從單方向傳播到交互式和互動式傳播(微博、微信等傳播方式的出現和廣泛滲透),信息流向和傳播主客體變為多元化,使得信息傳播得更廣,信息量也更大。這對包括黨刊在內的傳統平面媒體的沖擊和影響是變革性的、根本性的。

(二)新媒體培育了人們的新的閱讀方式

期刊最終是給讀者看的。期刊的選題、文風、欄目設置等,也必然要充分考慮讀者的需求。在新媒體環境下,這些群體的閱讀方式從傳統閱讀開始向新型閱讀轉變。有作者將這種新型閱讀方式特征概括如下。一是“碎片化閱讀”:利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閑暇等“碎片時間”,進行不連續和不固定的閱讀,有別於深度閱讀和專業閱讀時的嚴謹、系統。閱讀時人們的心態是輕鬆的,甚至是娛樂的。二是“全媒體閱讀”:人們閱讀習慣由原來單一的紙質圖文閱讀,轉變為電子載體,通過“音”、“色”、“視”等多種方式,閱讀成為多種方式的融合體驗。三是“個性化閱讀”:人們從自己的職業、經歷、興趣等需要出發,有選擇性地閱讀,以獲取自己最關注的內容1。新媒體環境中,人們的閱讀方式“個性化”而呈現出多樣性、多元化特點,這給黨刊傳統的文章風格、出版方式帶來新挑戰。從年齡結構看,80、90、00后的年輕讀者群體深受數字化影響,這對於黨刊事業的轉型升級、擴大社會影響力,既是重要的讀者基礎,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三)數字化水平亟待提升

隨著數字技術在社會領域的日益融合和擴張,黨刊進軍新媒體,實現跨媒體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和趨勢。現在很多黨刊社辦起了網站、手機報,擴大了黨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體現了黨刊傳播方式的進步。但從整體上看,絕大多數黨刊對新媒體的發展規律研究不夠,與新媒體融合不夠、互動不夠,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遲緩,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儲備乏力。一方面,大多數黨刊尚缺乏數字化辦刊的技術和人才力量支撐。期刊網絡發布時效性較差,檢索功能不太完善,點擊率較低,影響力不高,后續投入缺乏。另一方面,“缺乏統一的數字化標准。數字化辦刊的目的之一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方便受眾的檢索和查詢,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傳播和運用。但僅就上網格式和檢索手段而言,不少收錄檢索系統採用的標准不一致,2”數據交換和資源共享有限。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