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3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城市之大,可有報刊亭立錐之地

周林桐   范以錦

2015年03月20日14:46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去年7月31日至8月1日,北京市朝陽區70余處報刊亭被拆除。這並非個案,近些年報刊亭去留的新聞和爭議不絕於耳。

2012年,鄭州市實施“退路進店”工程,短短一個月拆除341個報刊亭﹔2013年7月開始,太原市273個報刊亭陸續退離城區主干道。當然,各地報刊亭被拆除的原因並不相同,有的是違規佔道經營,有的因超出經營范圍,還有的是在城市道路等規劃中被“規劃”掉。拋開這些因素來看,真正意義上的報刊亭其實都在萎縮。如果不超出原有的經營范圍,隻局限於報刊,難以生存下去。

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報刊亭既要生存發展又要繼續成為靚麗的文化風景線,如何找准平衡點。如果不能很好地進行協調,由各部門各自為政去處理,那麼報刊亭的結局不是繼續被人為拆掉,就是經營者經營不下去而自動退出。這無論對政府、媒體,還是報刊亭經營者來說,都絕非好事。

報刊零售曾有過火紅的年代

流動性或者固定性的報攤乃至報刊亭,都曾因零售業務興旺而有過火紅的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筆者認識的一個熟人在廣州的一個小報攤上每天賣出的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就達150份。后來,雖然機關報的報攤零售量在下滑,但其他報刊的零售量替補上來了,報攤市場依然繁榮。就廣州地區報攤市場而言,《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都先后大舉進軍報攤市場,佔有大量讀者。有些報刊的零售量甚至超過了固定訂戶。碰到重大事件策劃更是成為報攤市場的一大景觀。香港回歸時,廣州日報社出版發行97個版的《廣州日報》,街頭曾出現排隊搶購報紙的盛況,該報社不得不幾次加印報紙應急。隨著城市文明發展的要求,地攤擺賣逐漸被清理,於是適應這一變化的比較固定的報刊亭應運而生。在新媒體等新的傳播手段未形成大氣候、傳統媒體仍牢固佔據市場的背景下,報刊亭經營良好。在報刊亭,可以看到比較暢銷的報刊堆疊得很高,並很快售完。

然而,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單一經營的報刊亭曾經的輝煌如今已難以呈現。造成報刊亭今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其一,報刊亭的慘淡經營,折射出傳統出版發行業受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沖擊。新媒體所帶來的信息生產的巨大變革,使得傳統報業的發展遭遇了寒冬。報刊亭建立初期,正值傳統報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民眾新聞需求量的激增,也帶動了報刊亭銷售業績的火爆。報刊亭的經營者和媒體人士普遍認為,新媒體強勢崛起,傳統媒體寒冬加劇,是報刊亭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網絡、微博和微信等來勢凶猛,顛覆了原來的信息傳播渠道和話語權格局,傳統媒體邊緣化形勢越來越嚴峻。讀者不斷流失,直接導致發行量下滑,報刊零售陷入困境。

其二,報刊亭功能過於單一,未能適應現代社會民眾多元化的需求。原有的單一經營的報刊亭靠量取勝,民眾對於報紙需求量大的時候,報紙、雜志的零售可以支撐整個報刊亭的運轉。然而,隨著民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報紙讀者群體的大量流失,使得僅僅靠報紙雜志零售為支撐的報刊亭難以為繼。

作為城市文明窗口的報刊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以預料,報刊亭的困境還會繼續下去。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困境就把報刊亭都關掉,正如不能因為紙媒經營碰到了困境就把報刊全停掉一樣。報刊亭作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