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汶川地震、奧運會、兩會開幕式、紀念日等重大事件面前,各大報紙的頭版紛紛讓位於這些“特別事件”,而且極盡各種視覺表征之能事,視覺話語無疑成為各大報紙重點呈現的元素構成。與其他重大事件一樣,2013年的雅安地震同樣佔據了報紙頭版的重要篇幅和位置。無論黨報、都市報和行業報紙,其頭版位置無一例外將目光轉向了雅安地震。
關鍵詞:頭版圖片﹔雅安地震﹔視覺元素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又是地震、又是四川,面對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媒體人最好的救助就是將最真實的信息呈現。當地震話語以極具儀式性的方式呈現在社會公眾視域中,一種普遍的、統一的、集體共享的“媒介現實”被制造出來,雅安地震既是一場“媒介事件”,也是一場再逼真不過的“媒介儀式”。
一、理論背景:議程設置理論
麥庫姆斯(McCombs)和肖(Shaw)在《民意季刊》上發表文章《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功能》,文章指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遞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1]。也就是說,大眾傳媒越是對某命題或事件突出,公眾則越是對此命題或事件加以關注。“議程設置理論”明確地指出,“傳播媒介對外部世界的報道不是‘鏡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取舍選擇活動”[2]。
二、黨報與都市報的頭版配置研究
1.圖片位置分析。頭版是一份報紙最為顯要的位置,也是受眾視覺關注的第一要點,在報紙的整個版面語言中,圖片作為“非語言符號”系統,其版面的位置、圖片的大小等均能顯示出報紙對特定新聞事件的重視程度。筆者把頭版圖片的位置分為a-上、b-中、c-下、d-整版大圖四大類,但在具體研究中,由於頭版圖片有時不單是1張,還會出現2到3張且圖片位置不同的情況,為了研究方便,根據具體統計情況,把圖片位置細分為8種情況:A-上、B-中、C-下、D-上中、E-上下、F-中下、G-上中下、H-整版,根據內容分析得出:(1)黨報與都市報呈現出不同的特質,黨報在版面編排方式上仍以要聞型版面為主,對頭版圖片的整體應用也更為傾向單張小型圖,兩張圖的比例相對較小,三張或整版大圖的形式不存在﹔(2)都市報用整個頭版篇幅以大圖形式突出“雅安地震”的做法是黨報不曾有的,這樣說來,都市報頭版大圖所產生的視覺沖擊越大,讀者的好奇心就越發膨脹。從這個角度講,十分符合傳播學說服理論中的“訴諸情感”這個概念:“在向對象傳達一種觀點的時候不是靠理性的說理,而是通過具有煽動性質的言語、圖片等手段,使對象在感情上受到打動,從而接受相應的觀點”[3]。
2.圖文關系分析。圖片已然成為新聞報道常常使用的方式,圖片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類型,通常採用“圖片+文字”的形式表達。如此以來既節省了受眾閱讀上的寶貴時間,又使人視覺呈現上更為直觀快捷。
具體將圖文關系分為:A-圖片主導、B-文字主導、C-對話關系3大類,依據內容分析得出:(1)都市報更加傾向於使用圖片進行報道﹔(2)黨報比較傾向於純文字性表述,或以“圖+文”的形式出現,這成為黨報頭版圖片新聞編排設計上常使用的模式,此外,單獨使用圖片加以報道不是黨報擅用的風格。在報紙版面編排中,圖片與文字是最重要的視覺要素,無論版面如何革新都應圍繞“圖文一體化”的原則,實現圖文關系的高度一致,才能使報紙版面更具特色,這是報紙版面發展的必然趨勢。
圖1 《人民日報》4月21日 圖2 《光明日報》4月21日
黨報頭版編排——“言說”。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傳統報紙除了在內容上還原事實,關注逝者、傷者以及災難現場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版面語言,將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色彩、圖片、版式搭配等版面元素,利用醒目的標題、黑色等表現形式,寄托哀思、表達悲痛的情感。版面編排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是,卻往往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由於大多數黨報並不直接面向市場,而是擁有固定的受眾群,所以具有較為明顯的工作性質,在應對“雅安地震”事件時,各級黨報基本按慣性運作,顯示出黨報作為理性媒體的特點,在第一時間的報道中呈現常規化傳播態勢。如圖1、圖2、分別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地震次日的頭版版面。從標題可以看出,不僅在內容上以突出政府作為為主,在形式上也較為整齊劃一。此外,整個版面被大量的文字報道所佔據,圖片所佔篇幅較少,由此可以看出,黨報頭版起到的不是內容展示的櫥窗作用,而是直接進入信息腹地。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