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節目錄制過程中的人際傳播和日常人際傳播不一樣,它表現出來的特質是趨向平等和相對封閉的。本文通過探討節目錄制過程中的角色交流、人際傳播在節目錄制中各個狀態的表現以及錄播節目和直播節目中人際傳播的差異,揭示普通受眾可能無法看到的場景——節目錄制時主持人、現場導演、嘉賓、現場觀眾等不同的角色如何“各司其職”,他們在幕后進行著怎樣的人際傳播﹔在節目錄制開始前、節目錄制過程中和節目錄制完成后各角色之間的人際傳播發揮了什麼樣的功效,有什麼不同等等。這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電視節目幕后不同於熒幕前的傳播狀態。作者試圖通過闡述如何通過把握節目錄制過程中的人際傳播來給大眾傳播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電視節目﹔錄制﹔人際傳播
在大眾傳播無孔不入、網絡傳播興起並迅速成長的時代,人際傳播在傳播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打人們出生伊始就與人際傳播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一聲啼哭引來的母親關切的眼神、第一次被護士輕輕抱著、包括第一口甘甜的乳汁,這些都屬於人際傳播。視覺、觸覺和嗅覺傳播是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人際傳播形態。接下來就是學說話,人們學會說話的同時也學會了思考,這就形成了自我傳播(自言自語實際上也是一種人際傳播)[1]。人際傳播伴隨人們生活和成長,而當人際傳播從剛出生時的一種本能態的傳播變成自身可控性較強的傳播時,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就變得難以捉摸。它會由於人們當時的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等產生不一樣的傳播效果。
現在很多電視節目把人際傳播的直接優勢運用到節目中去,以增強與受眾的交流感,提高收視率。其實受眾看到的電視節目和節目實際錄制時候可能會大相徑庭,在錄制過程中也經歷了多種多樣的人際傳播[2]。人際傳播會對節目的錄制產生何種效果,正是這篇論文要探討的。
大眾傳播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電視節目更是專注其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些節目不僅有主持人控場,還有工作人員的現場調度、嘉賓的參與、現場觀眾的觀摩等等,每個角色都或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節目錄制的整個過程,並且通過人際傳播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一、主持人和嘉賓的交流
訪談對象可以說是訪談節目的中心,整個節目都是圍繞訪談對象而展開的,主持人要做的就是在節目錄制過程中盡可能挖掘被訪者與受眾分享的事情,把它們呈現給受眾。讓受眾通過主持人與嘉賓交流中獲得“人際傳播”的體驗。
首先,主持人給訪談對象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這裡包括服裝、儀表、肢體語言等非語言符號的傳遞。雖然在演播室錄制節目和現實生活中的人際傳播有所差異,但是人際傳播是基於人的傳播,落腳點是在人身上,既然如此,那麼一個笑容也許就會讓人心情愉悅,從而增強傳播效果。
其次,好問題幫助主持人打開訪談內容的局勢。陳魯豫在《魯豫有約》中採訪女嘉賓的時候,常常會以“你也很瘦”為話題開場,在這個以瘦為主流審美的時代,這樣的話有兩層含義:第一是肯定嘉賓的美,第二是拉近與嘉賓的心理距離。打開場面后,接下來的訪談內容便更好開展。
再次,在訪談節目錄制過程中,觀察被訪者的細節,與之進行語言或非語言的互動,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細節能夠讓受訪者自如地表達自己,也讓受眾看到一個更真實的受訪者。
最后,一個好的主持人往往會保護受訪者的隱私。一般來說,訪談節目的嘉賓都是公眾人物,他們的隱私底線較之於普通人來說肯定是低的多,作為合格的主持人,心裡應該有個標尺,避免談及受訪者的過於隱私的事情。有一次陳魯豫訪問張柏芝,聊著聊著兩個人都十分盡興,突然間說到了一個非常隱私的話題,大大咧咧的張柏芝在說的時候沒有意識到,說完之后告訴陳魯豫剛才的內容還是不播出為好。陳魯豫也尊重張柏芝的意思,在節目播出的時候剪掉了張柏芝的“隱私”。當談到對方不願提及的或是敏感的事的時候,如果不是關乎公眾利益,我們有理由為其捍衛隱私的權利。放在節目中,這樣不僅僅是尊重了受訪嘉賓一個人,而且培養了受眾的良好的媒體素質。
二、現場導演和觀眾的互動
為了營造良好的氣氛,有的訪談節目現場會請來一些觀眾,現場觀摩節目的錄制過程。
一般來說,觀眾是沖著受訪嘉賓或者訪談話題去的,也就是說觀眾參與節目錄制的心態是很積極的。
筆者曾經去現場觀看過《挑戰主持人》的錄制,節目開始錄制前現場導演和觀眾交流,指導大家一齊練習鼓掌,以便等到節目錄制的時候觀眾看現場導演的指示給予掌聲,增強節目錄制效果。
當錄制競技類節目時,現場導演還要注意把觀眾劃分成不同的方陣,指導觀眾們呼喊本方陣口號,並且和觀眾代表交代錄制需要的效果以及如何面對鏡頭等等問題。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