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唐永勇

2015年03月24日16:2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當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正步入“瓶頸期”,人才培養“焦慮”已然成為當下大多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所面對的共同難題。破解傳統的“儲蓄式教學”方式,積極探索構建以理論、實踐、作品“三位一體”的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模式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首選之策。

關鍵詞:人才培養﹔師生雙主體理論﹔工作室教學

一、研究背景

隨著影視藝術觀念和理論日益豐滿,電視越來越具備獨有的話語表達方式。1998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首次進入教育部的招生目錄,以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大學等一批較具實力和影視藝術研究背景的院校紛紛上馬廣播電視編導專業。2000年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呈現爆發式增長,電視傳媒業一度被視為朝陽產業、希望產業。然而,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低就業率專業名單,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赫然在列,實際上,早在2012年,由於連續三年簽約率低、布點較多,上海市教委就已經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列為預警專業。曾經的明星專業淪落為預警專業的尷尬,背后復雜的社會因素、經濟因素和專業自身激進發展的因素折射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的彷徨與焦慮。

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梳理

當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片面追求數量擴張、強調理論教學,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出現“放羊”現象,粗放式的“理論+放羊”模式,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學生數量激增,有媒體實踐經歷的教師匱乏。盲目擴張與緊張的師資矛盾愈發激烈,此外,專業教師缺乏媒體經驗,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設備資源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但動輒十幾萬的設備、上百萬的實驗室建設經費使得許多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學器材陳舊,數量有限﹔“儲蓄式教學”模式無法激活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儲蓄式教學”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挖掘,造成了學校培養目標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出現“人才過剩”的假象,這就亟需尋找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或模式突破目前的障礙,基於師生雙主體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無疑是途徑之一。

三、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模式分析

(一)理論支撐

美國當代心理學家A.H馬斯洛和C.R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在羅杰斯的眼中,教師不應該是控制者,而應該是 “‘促進者’的角色,擔負著引導澄清問題、組織學習、提供服務、組織參與和分享感受的功能。[1]”人本主義強調人的全面自我發展,投射在課堂教學環境中體現出了新型師生關系——師生雙主體關系。

師生雙主體教育觀念認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2]。師生雙主體教育模式把教師和學生看作是教學活動中具有獨特性的個人,都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學生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被動的承受客體,而是相互影響的互為主體關系,立足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的師生雙主體觀念更加注重師生的獨立性和平等性,“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都是人類主體所具有的類特性、類主體的個體表現形式。教育活動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的互為依存關系,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相互依存,統一於一體之中”[3]。雙主體的師生關系所構建的教學環境體現出的均衡對稱性對工作室教學模式起到驅動作用。

(二)工作室教學模式特征分析

工作室教學是一種與課堂教學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基於“傳遞——接受”教學理論,學生的認知客體身份和教師主體身份長期保持相對穩定性,相對於“人化”的教師主體而言,學生被“物化”為信息的接受者,課堂教學側重於“儲蓄式教學”,填鴨式灌輸限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塑造,“教學本身也應當是不斷地擺脫社會的、技術的、自然的與他人的各種壓制的過程。這一過程應當是面向學生的、合作的,強調學生參與和自決的,因而也是反對權威主義的”[4]。工作室教學對於班級教學而言具有方式靈活、環境開放、自主選擇和雙主體性等特征,因而在國內外的藝術院校中較為盛行。

1.工作室模式自主靈活、目的性明確

霍爾(Hall,1980)的信息編碼理論認為:根據接受者譯碼符合文本含義軸的程度,將譯碼分為投合性譯碼、協調性譯碼和背離性譯碼等三類[5]。實際上,信息接受者由於個體差異、環境因素和信息編碼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譯碼結果,很難在接受者的大腦裡得到完整客觀的再生復現,勢必出現譯碼與編碼的不對稱性。

工作室教學環境和班級授課環境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賦予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學生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確,有助於及時消化課堂所學知識,提升譯碼能力。學生在工作室環境中,依據興趣和特長,各有分工,各司其責,協同配合,強調團隊協作。

2.項目制驅動下的開放性課堂模式

項目驅動下的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是工作室教學重要特征。項目是推動工作室持續深入的重要推力,一般而言,擁有項目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工作室教學的質效,當然,這裡的項目除了由教師領銜申報的教研類項目外,商業項目和學生自主創作的項目佔據相當比重。目前,各種DV創作、微電影大賽和廣告藝術大賽等創作大賽的風生水起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平台,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生活的導演,日益勃興的各類競賽成為彌補項目不夠的重要跳板,有效地促進了創作、展銷、再創作的良性循環。工作室教學區別於班級授課制教學的重要表征還在於其開放性,形式相對寬鬆,時間自主,學生不必拘泥於教室,實習實訓中心、演播廳、會議室等都可以成為教學地點。

3.工作室教學促進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工作室教學有助於推動師生間的深度交流互動,促進教學相長。傳統的班級授課學生的認知的主體性喪失,教師控制著教學的進度與范圍,師生關系單調。引入工作室教學,教師不僅充當傳遞者身份,還承擔著參與者的角色,這必然要求教師深入到工作室教學與創作的環節中,保証和學生有較充分的接觸,了解學生需求,挖掘學生潛能,盤活學習氛圍,發揮工作室教學在師生關系中的紐帶作用。工作室教學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適應並能引導工作室教學成為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無形中附加給教師更大的壓力,當然,這種壓力同時也是教師進一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知識結構的重要推力,有效地促進教學相長。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