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淺析中國當代藝術的特征性研究

劉  鴷

2015年03月24日16:4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中國當代藝術來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成熟於90年代。在這段時間中,中國當代藝術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慢慢融入到了觀眾的日常生活中。縱看這些時期的中國當代藝術現象發展,可以總結一些特征。本文通過闡述這些特征及一些當代藝術作品案例來探究中國當代藝術的新媒介的產生和眾多特征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當代藝術﹔影像裝置﹔藝術語言﹔特征

藝術發展到現當代以后,以塞尚為代表的形式主義走向抽象,以杜尚為代表的觀念主義創造了各式各樣的非架上藝術,當代藝術在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和影像藝術上獲得嶄新的美學形式,在此語境下的中國當代藝術開始走在這種“觀念大於技術”的道路上。在這樣的發展進程中,中國當代藝術也出現了各式各樣新的藝術語言和藝術特征。

一、藝術本體的回歸

中國當代藝術是從對藝術作品圖片式的解說,政治化的思想中解放出來的,是與以往西方當代藝術所不同的一種新的形式的藝術語言。它以一種新的藝術身份介入到觀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並無形地感染著觀眾和他們的藝術思維。

然而,就目前的一些當代藝術展例如最近的第十屆上海雙年展來說,一些作品被灌上了一個“看不懂”的評價,當代藝術作品被觀眾說明脫離社會,脫離大眾生活,成為少數人自圓其說的藝術,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當代藝術是一種專業性比較強、帶有文化使命感的探索,常常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當公眾在觀看或者思考的時候,習慣於把過去的知識、視覺經驗作為理解的背景,這必然與當代藝術展的前瞻性產生背離,在認識上會感到格格不入。

第二,人們有一個天然的屬性,就是比較容易從自身經驗出發,然后籠統認識大家都認識的東西,也比較容易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尋找對應,對陌生的東西產生警惕、懷疑甚至保持距離,當代藝術這樣也就難以獲得人們的青睞。

所以,一位負責任的策展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一個公共空間裡建立一種平等關系,讓觀眾面對作品時就像進入了一個能夠展開交流的語境,而不是被拋擲到了一個陌生的精神的沙漠裡。因此,策展人要解決好文字與圖像之間的相關性,讓藝術家的作品與一個城市、一種區域文化產生有機聯系,並營造出良好的氛圍,讓大眾逐步融入到作品中,從而領會作者的思想並與之產生碰撞。

當代藝術的屬性說明了它要直面社會輿論,無論觀眾反對還是支持,甚至是痛恨、咒罵,都很正常,這往往就是在討論和質疑當中產生的。而今天中國的當代藝術,不能說是遠離了社會、大眾,而是大眾對藝術的理解還太淺薄。這當中,包含了幾個層面的問題:

首先,美學教育問題。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體制是拒絕當代藝術的,不說生活中的大眾群體,就是美院的學生也未必了解當代藝術,導致觀眾與當代藝術之間有著厚厚的隔膜,甚至是鴻溝。

其次,傳統習慣問題。中國人一向都比較墨守成規,不願意接受那些沒見過的、有創新思想的東西。在藝術上,表現為大多是看琴、棋、書、畫,因為對其有了解,能夠產生親近感,而對異類的、匪夷所思的東西有一種天生的排斥感,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這些等等原因導致了中國當代藝術與觀眾之間的關系不夠融合,尤其審美教育上的缺位,使得很多人並不清楚當代藝術的多種形式,在國際上已經普及到一定范圍,公眾隻有深入去了解它,才能判別什麼是好的當代藝術作品。

二、前衛性和試驗性

中國當代藝術脫離了以往單一的表現形式,延伸到了后來更具代表性的有獨特價值的藝術語言和風格形式,影像裝置藝術尤其具有代表性,這是一次當代藝術的媒體性的跨越與變革,風格例如后來的波普藝術,女性藝術等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中國的一些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們,開始運用他們獨特的藝術思維,創造了如今的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的形式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新媒介的介入,使當代藝術更具有生機與活力。中國當代藝術從它發展至今,都是一個偉大的藝術變革,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獨特的思維和創新突破,破除了以往單一的表現形式,就是想讓觀眾對於中國當代藝術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讓人們從一定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有更深的價值。

2009年,上海CANART當代藝術機構有一個“在場展”的主題展,由音樂、現代舞蹈和兩組互動裝置、雕塑穿插構成,整個主題展最后以錄像作為結尾,媒介形式也運用多種材料形式交相展現,觀眾在這樣的主題展中,展覽所呈現的內容與新媒介的交叉呈現例如燈光與音響效果無形中感染著觀眾,觀眾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品的內容會產生變化,他們對於作品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內容在這裡變得不再單一化。與以往所不同的是,作品的內容會更為豐富,從而也帶動著藝術媒介的變革。

徐冰的一系列代表性的創作可以作為一個線索來探討媒介在當代藝術的內涵。他作為當代藝術極為代表性的人物,來源於他對於媒介本身的思考和他本身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他最早的作品析世鑒就是運用傳統元素進行畫卷150米的展示。又例如《蠶花》《煙草書》使用各種蠶等生物體進行組合表現,這種傳統文化元素的表現極為具有特征性,最近他也有所突破,利用新媒體科技等手法進行藝術創作。除了徐冰這樣的藝術家,還有很多藝術家也是對藝術媒介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表現,這是對當代藝術媒介的一種突破性的思考,這種新的藝術語言使得中國當代藝術不再單一化,使得藝術語言更為豐富。這種突破不是藝術家個人的一種表現意願,這包含著他們對當下民族問題及傳統文化符號等的思考,是一種歷史性的飛躍,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也極為具有價值。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