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踐行“依法治國”理念  做好電視法治節目【3】

——以廣西電視台綜藝頻道法治節目為例

唐龍

2015年03月25日13:06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二)節目的故事化呈現——《主播拍案》

2014年1月,廣西綜藝頻道以外購節目為主的《主播拍案》也對播報形式、節目題材、特技包裝等方面進行了全新改版,並在提升后期制作包裝上下功夫,著力強化故事性、增強可視性。

《主播拍案》在節目的敘事上,強化故事化模式,設置懸念,節目一開始就把關鍵性問題提出來,制造懸念,使得觀眾被吸引,急欲知道結果而一直看下去。通過細節和插敘來分析案件原因、介紹發生背景、進行人物塑造。節目外在表現是一個個故事,推動故事發展的是人物。通過對故事來龍去脈的介紹,有意識地運用行為、心理、情感等表現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命運來打動觀眾,體現人文關懷。而每期節目后面的評論也是其亮點,評述不是採用嚴肅生僻的法律名詞進行解讀,而是通過嘉賓通俗的解釋,向觀眾闡釋其中蘊含的法律知識。評論不僅限於每期節目的案例,而是升華其意義,推廣其教育價值,引起觀眾更多的思索與情感升華。

《主播拍案》通過精心的編排、精致的包裝以及個性化的講述、貼地氣的內容去助推節目收視穩步抬升,多期節目的收視率在4%以上。據統計,在2014年1月到10月,《主播拍案》南寧市收視率和市場份額的均值分別為2.57%和9.8%,其中6月份南寧市平均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分別為3.898%和14.477%,位列當月廣西電視台所有自辦欄目首位。

四、弘揚“依法治國”,電視法治節目需要拓展和強化新的內涵

對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縱觀全國的電視法治節目可以發現,目前電視法治節目在選題和內容上,關於憲法、依法行政、深化司法公開、科學和民主立法等方面尤其需要加強。在新的形勢下,電視法治節目的普法對象在面向“民”的同時,也更應該面向“官”。

十八大報告重申“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憲法作為我國根本大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國體、政體,明確了要尊重和保護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重要原則。憲法與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都離不開信仰、尊崇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加大對憲法的宣傳意義重大。

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把領導干部已習慣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所有人都應該樹立起對憲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不少貪腐官員懺悔時把原因歸結為“疏於法律學習”,這是不全面的。法律的要求是比道德更低的“底線要求”,正如老百姓知道不能殺人放火、不能搶劫偷盜,官員知道不能以權謀私、不能貪污受賄、不能巧取豪奪,這都是應有的常識。所以,官員犯罪的深層次原因還是缺乏對法律的敬畏,不是不知法,而是不畏法。面對依法行政意識淡薄的現實,加大對違法行政現象的曝光和監督,是當下電視法治節目弘揚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為此,電視法治節目要積極宣傳和配合立法機構在立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利用傳播資源,通過參與和報道座談、聽証、公布草案等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深化司法公開,能促進司法公正,增加群眾對司法工作的信任。實踐中,人們之所以對法律不夠尊重,司法“不公開、不公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對於推進深化司法公開,作為大眾傳播媒體平台的電視法治節目具有獨到的優勢和責無旁貸的責任。

(作者單位:廣西電視台)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