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讓“真”“實”融入廣播現場報道

龍志紅

2015年04月24日15:04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現場報道是廣播新聞報道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是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作為目擊者、參與者、採訪者、記錄者,直接向聽眾口頭報道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的報道形式。這種報道形式以其快速、及時等特點,在廣播新聞報道中逐漸成為常態。它可以使聽眾在收聽的過程中,產生同步感和現場感,從而增強聽眾對新聞報道的信任度。

但要做好廣播的現場報道,對於記者和編輯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需要前方記者與后方編輯的緊密配合。這種挑戰不僅僅表現在遇到突發事件發生時的快速反應機制,更體現在日常的報道當中。

一、現場報道中存在的“不真”“不實”現象

對一些現場感較強的新聞事件,採用現場報道的方式可以讓聽眾在收聽廣播時感受到聽覺沖擊的震撼,這是現場報道的魅力所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現場報道的形式和內容讓人質疑它的真實性,使得這種魅力大打折扣。大致包括“不真”和“不實”兩種情況。

“不真”:比如,記者在施工現場、救援現場等連線報道時,本應有現場的背景音,但記者連線報道時卻非常安靜,讓聽眾懷疑記者的連線地點所在。

“不實”:一些現場報道會有造假的感覺。比如,在一些現場音響之前加上類似“非常開心”“非常激動”等詞,聽上去生動形象,但是卻沒有得到后面被採訪對象的呼應,讓聽眾有不真實的感覺。

還有一些報道,採訪記者的確來到了新聞現場,所出的音響也的確是他在現場採訪的,但聽完之后,仍舊有不真實的感覺。比如,記者採訪在田裡挖出古董的農民時,該農民一開口就跟記者分析古董是什麼朝代的,或者說話的時候像在念字一樣,其報道的真實性就大打折扣。

二、廣播現場報道“不真”“不實”的原因

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和經過都必須經得起推敲。但如今,最能夠體現新聞真實性的現場報道卻存在著“不真”“不實”的現象。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記者對現場報道的實質把握欠缺

這裡所說的“現場”,必須是記者親自到新聞發生的現場。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掌握第一手素材。僅靠道聽途說,或者從網絡搜索信息是不行的。

(二)記者採訪前的准備工作欠缺

有的記者在接到採訪通知或獲得新聞線索時,僅僅了解新聞的時間地點就匆忙出發。如此一來,記者到了現場不知道應該採訪哪些角度,問哪些問題,最終隻能勉強完成採訪報道任務。

(三)記者駕馭新聞現場的能力欠缺

對於記者來說,在現場,並不等於抓住了現場,報道了現場。有的記者到達新聞現場后,不是第一時間觀察現場,而是去找新聞通稿,或者是找一些相關部門、人員詢問所謂的官方說法。這樣很容易錯過現場的細節和新聞的閃光點。喪失了記者親臨現場的意義。最終導致新聞報道的信息有限、千篇一律,影響新聞報道的質量。

新聞現場存在大量的新聞線索。有的線索有新聞價值﹔有的線索過於瑣碎不適合出現在新聞中﹔有的線索時效性強,錯過了時效再報道就沒有意義了。記者來到現場要對所有的線索進行分類。由於廣播現場報道沒有畫面配合,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在第一時間同時呈現給聽眾。如果記者不能迅速地在現場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報道,就影響了報道的效果,降低廣播新聞的影響力。

(四)記者對數字化設備過於依賴

隨著科技的進步,廣播採訪、制作所用的工具、軟件等數字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但作為一名記者必須明確,再好的設備“造”出的音效,永遠都比不上現場自然音響來得真實。

一些記者在採寫現場報道時,為了追求效果,會在採訪后使用數字化設備進行加工合成。盡管這種做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記者在新聞現場採制時的一些遺漏,但是仔細地聽就會發現還是缺乏現場感。而最關鍵的是,如果這種做法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每次記者到現場採訪時都草草了事,寄望於后期合成,那麼這名記者最終將被淘汰。

三、讓現場報道“真”“實”的策略

(一)做好採訪前的准備工作

採訪前如果能做好充足的准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記者對現場的駕馭能力。

首先,收集信息、了解背景應盡可能親力親為,這項工作如果假借他人之手完成,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意大利女記者,好不容易獲得了採訪鄧小平的機會,為了那次採訪,她在採訪前看了好幾公斤的材料。可想而知,採訪結果也令人相當滿意。

其次,對所了解的新聞背景進行消化理解,擬好採訪提綱,甚至可以與編輯溝通。在這個過程中,記者可以擬好採訪角度、報道重點和方向,確定稿件可以播出的時段、節目類型等。針對不同的節目類型,做好採訪所需提問的內容和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做的一切准備,都要根據現場採訪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能因為新聞現場跟想象的情況不一致就造假。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