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全球化視野下的文化育人理念及創新辦學模式——

專訪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教授

思涵 東方緒

2015年05月05日14:5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移動互聯網的誕生,改變了高校過去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新技術與新媒體的不斷出現,必將推動我國教育的變革,重塑傳媒教育模式已被提上議事日程。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是互聯網時代教育的必然產物。開發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結合、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並進的辦學模式,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進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將傳統教育和現代傳媒教育融合,是中國高校第一個全藝術學科匯聚、藝術與傳媒結合的學術與創作並進的獨特學院,巧妙地把藝術與傳媒相融合,不斷促進學院產業多樣化、合作國際化,形成中國藝術傳媒教育獨樹一幟的風格。本期訪談欄目有幸採訪到了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教授,讓我們在感受藝術與傳媒融合后迸發的魅力的同時,一起體悟周院長睿智創新的育人思維及在國際視野下的辦學模式。

周星: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5∼6屆成員、教育部首批審核評估專家、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擔任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教育與產業委員會副主任。其他社會職務有: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高教美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還任多項國家藝術學科、基地、科研課題、教材評審專家委員、電影金雞獎評委、電影華表獎評委等。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獎、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入選獎等。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者”):周院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刊採訪。大數據時期的傳媒轉型備受矚目,這對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模式影響較大。在大數據時代,貴院的教學模式和育人理念較之前有什麼變化?

周院長:感謝貴刊的採訪!從總的方面來說,網絡移動媒體、雲計算、大數據等相當深刻地改變了當今的傳媒教育模式,逐漸發現或者說是在近兩年迅疾地發現,這些變化對我國高校教學模式影響很大。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關於傳媒的基本原理發生了變化﹔二是教學模式的變化。學生接受媒介和其傳播的方式變化非常大,其中體現在資料的攝取標准和攝取途徑都和大數據密切相關﹔三是教師的教育模式遭受到新媒體的挑戰。反應在我院的教學模式上,首先是教學體系的變化,包括傳播者、教育者以及社會的評價,促使我院的教學體系也開始發生變化。變化從大的觀念來說,實體教學課程把量化數據的衡量方面的課程列入教學計劃,這主要是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現在學生上課的方式和以前大不一樣,在課堂上就拿著移動端、APP,以實現資料獲取、資料判斷,包括數據的點擊、回答等,所以目前的課程模式較過去有明顯的變化。在研究和教學體系上,我院設立了一些研究中心,如數字影像研究中心、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大數據調研媒介研究室,這給我校適應這個時代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媒介調研室是中宣部的調研點,這促使整個教學體系介入新的時代課程﹔其次,我院2014年初設立了北京市重大項目“首都網絡信息引導機制研究”課題,帶領學生做這樣的研究課題,在整個研究方向、課程的設置都有很大的變化。以上這些,包括傳媒人對務實、對適應大數據的研究方法以及對研究生、本科生的要求,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最后,跟這個研究直接相關的人選擇課題的時候,包括設置要求的對象等都隨之調整。對於大數據,有人也有各種疑問,所以我們還要保持傳統教學體系中比較有經驗和成熟的東西,穩步地去適應這個時代,過快、過急、急功近利都是不應當的,但是落后、不務實、不適應大數據年代,傳媒的教育就會落伍。我覺得這是每個學校與傳統保持的界限程度,已有經驗不能丟棄,但是新的時代變化必須要有,這個變化在教學、科研過程中都能呈現出來。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