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負面報道傳播效果研究及負面效果應對策略【2】

鄭  佳

2015年05月06日10:2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負面報道的負面效果研究

負面報道在報道過程中或因為報道者的主觀失誤,或為了吸引更多受眾眼球,有時也不可避免的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的負面效果。

1.集中過量報道負面新聞,煽動社會不良情緒

因為負面報道具有更易於二次傳播的特性,所以,當一個負面新聞信息出現在眾人身邊的時候,國內諸多新聞媒體都會蜂擁而至,對其進行詳細的報道以吸引更多的受眾眼球。

2010年3月23日早晨,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實驗小學門口發生一起凶殺案,這就是震驚全國的3·23南平校園凶殺案。

案件發生第二天,多家媒體就用大面積版面對此事進行了相關報道,之后一段時間內,國內多家媒體就此事甚至進行了專版跟蹤報道。

正因為這些新聞媒體的報道,使得廣大受眾群體在第一時間內開始反省小學校園治安問題、開始反思對社會“失意群體”的關注缺失,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大量的、密集的、詳細的校園凶殺案報道,使得在南平校園凶殺案發生兩個月內,國內接連發生了六起類似的校園凶殺案。

負面報道是具有煽動功能的,一些暴力犯罪、色情淫穢等負面新聞會由於報道者過分的將報道重點集中在作案過程和案件細節,使得受眾在接觸這些信息之時有意或無意的受到唆使。而短時間內大范圍的針對同一事件的負面新聞報道更擴大了這種無心教唆的影響力。

2.在刑事類報道中泄露偵查手段,引起嫌犯警覺,干擾事件解決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進步,媒介市場化進程也在隨之加快。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新聞媒體甚至為了盲目追求案件報道的獨特性和生動性,泄露公安、檢察機關、武警部隊的詳細工作計劃,嚴重干擾了這些機關的工作。

以菲律賓挾持香港人質事件為例,2010年8月23日,一輛旅游觀光客車當天上午在首都馬尼拉遭劫持,車上有25名乘客,其中大部分是中國香港游客。事件最終以被挾持香港人質,七人死亡,兩人重傷,另外六人輕傷結束。

這起劫持事件之所以會造成大量人數傷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菲律賓官方在談判過程中的不配合態度及菲律賓警方的應急能力缺失,然而,在這起劫持事件中曾經出現了劫持者在旅游巴士的閉路電視中看到車外狙擊手虎視眈眈拿槍瞄准旅游車的場景。

作為新聞媒體,追蹤報道警方對於這起事件的處理手段可以說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在這種緊要關頭,將菲律賓警方的每一個步驟都詳細的在新聞報道中披露出來,雖然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卻在無形之中讓劫持者對警方的行動也了如指掌,徹底逃出警方的控制。

3.超越司法程序,代替法官“審判”,造成審判誤差

在負面報道出現后,越來越多的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負面報道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主觀的猜測及判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媒介審判”。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但在目前不少的案例報道中,我們卻能經常性的看到一些尚未經由法院判決的案件卻已經被記者定罪了。

以2006年轟動一時的許霆案為例。2006年4月21日晚,年輕保安員許霆到位於廣州市黃埔大道西平雲路上的一家商業銀行ATM取款機上取款,在取款過程中因取款機系統錯誤使其獲得巨額財產。

事件發生后,國內媒體迅速做出反應對此事進行詳細報道,部分記者甚至咨詢有關專家律師,在報道中就許霆的行為進行了“量刑”!最終,許霆案在一審判決中以盜竊罪被判無期徒刑,爾后,2007年1月,許霆案又裁定發回廣州中院重審,這次,一審重審結果是廣州中院以盜竊罪判處許霆有期徒刑五年。

對同一案件的兩次審判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有人指出許霆案有這樣的發展,媒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有人戲稱這起事件是媒介審判的勝利,然而,這種負面報道在法院量刑前就自發對事件嫌疑人進行量刑,不但誤導了社會輿論,也嚴重地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干擾了司法審判。

三、負面效果的應對策略

對於負面報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無論是新聞的傳者、把關人或者是受眾,都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其予以重視。如何避免負面報道負面效果的擴散,如何在負面效果產生之前最大限度的對其進行遏制,筆者認為,從不同的傳播主體出發,應該做好兩點。

(一)就負面報道的傳者而言

1.在行文之初就應該把握好負面的度

新聞記者在面對負面新聞信息的時候應該首先對其進行去粗存精。對於影響較為惡劣的負面新聞信息,如凶殺、搶劫等負面新聞信息,在進行負面報道時就應該謹慎使用刺激性的詞語,盡量減少對於事件的血腥描寫和詳細描寫。隻有把握好了負面報道的度,把握好受眾接受的度,才能將負面報道中那部分擾亂社會的信息影響力減到最低。

2.從負面新聞信息中發現正面因素進行報道

對一些違法違紀及不道德的行為和現象,依照往常的報道形式,應當是採取批評、揭露的方式對其進行負面報道。但考慮到社會效果問題,新聞傳者可以改為從中發現和捕捉積極進步的因素並予以報道,通過樹立正面典型,從而批判負面因素。

如果傳者在進行負面報道的時候多將注意力放在這類負面信息中的正面典型身上,發掘正面典型在面對負面信息時的心態,不但能夠最大程度消除負面報道對社會到來的不良煽動效果,甚至還可以借此負面報道提高人們的信心和責任感,預防下一次負面新聞信息的出現。

3.在負面報道中適當加入人文關懷

我們通常所說的新聞報道單指新聞信息的報道。將新聞信息完整、還原的呈現在受眾面前就是新聞工作者的全部工作了。然而,新聞也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輿論引導功能,為了實現新聞報道的監督功能,輿論引導功能,新聞傳者在進行負面報道之時可以適當在報道中加入人文關懷。

所謂人文關懷,其重點就是強調人的價值。這一點在災難性報道中顯得尤為重要。新聞傳者在災難性報道中除了報道負面信息外,也應當尊重受難者,不干擾搶救和治療,不隨意曝光死難者遺體和遺物﹔關心受難者家屬,採訪要尊重家屬意願,給予家屬精神安慰和道義支持,關注他們災后的生存狀況﹔尊重讀者,不將災難作為“猛料”報道,進行炒作和煽情。

(二)就負面報道的受眾而言

在大眾傳播活動中,受眾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可能是另外一個傳播活動的傳者。作為大眾傳播活動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受眾在面對負面報道所產生的負面效果時,他們也可以從自身出發,最大限度的減少這種負面效果對社會的影響。

就受眾本身而言,在關注新聞信息的時候應該避免因個人惡趣味而過分的關注一些獵奇信息。新聞傳者在傳播新聞的時候,受眾的趣味性是其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受眾的注意力不再集中於負面新聞信息中一些具有強烈煽動性的不良信息時,傳者也勢必會減少對於這些信息的傳播,這樣,讓一些刻意為之的“娛樂性”負面報道失去了市場,同時,自然也減少了他們對於社會的負面影響。

四、結 論

負面報道這一論題應該是一個長久的論題,因為它的定義是動態的,特征和分類也是與時俱進的。我們並不能簡單的斷定一個報道究竟是正面報道還是負面報道,就是因為負面報道這個議題的復雜性。就目前而言,負面報道這個籠統的概念能否進一步細分成更為詳細的部分,如災難報道、社會危機事件報道等,是國內學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目前,負面報道已經作為一種報道形式而被肯定了,不再是最初部分學者幾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夠輕易抹殺的了。“減少負面報道”“扼制負面報道”等等觀點已經越來越少的被提及,這証明了廣大新聞工作者已經認識到了負面報道的正面效果,也肯定了負面報道對於問題的解決,社會的進步所帶來的切實效果。

而作為負面報道消極的一面,負面報道所產生的負面效果也並不是不能避免的。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負面報道的同時應當注意對負面新聞信息報道度的把握,並且,報道的同時應當挖掘負面新聞信息中的正面典型,適當加入應有的人文關懷,這樣,負面報道才能真正在切中社會要害,鞭撻社會黑暗、腐敗的同時減少它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以我國目前而言,未來的新聞報道之路應該依舊以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為輔,也隻有這樣,我國的新聞事業道路才能越走越好。

(作者系: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丁艷麗.負面新聞信息在我國的傳播[J].青年記者,2010(29).

[2] 張威.比較新聞學:方法與考証[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

[3] 梁新.負面報道論[D].湖南大學,2009.

[4] 鄧利平.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的多維視野[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5] 郭衛華.新聞侵權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

[6] 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從現代心理學視角看大眾傳播[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7] 徐錦華.案例報道:強化三個功能,減少負面效應[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

[8] 廖昌喜.淺談負面報道及其產生的原因[J].新聞界,2001(6).

[9] 李建偉.《負面新聞》報道淺析[J].新聞愛好者,2005(7).

[10] 魏鈺堯.負面報道及其傳播效果研究[D].鄭州大學,2005.

[11] 王建峰,閻莉青.報道者——避免負面新聞的關鍵[D].河北大學,2007.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