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美高校校園媒體的運作模式比較及啟示

靳婷婷

2015年05月06日15:0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本文從中國和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傳播內容和人員培養機制等方面的現狀進行比較,分析二者在運作模式方面的差異,經過比較分析,借鑒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成功經驗與主要做法,提出我國高校校園媒體未來發展的策略方法。高校宣傳部門要回歸“新聞本位”,淡化宣傳色彩,要堅持“受眾本位”,突出高校特色,要強化“育人本位”,打造實踐基地,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我國高校校園媒體的格局。

關鍵詞:中美高校﹔校園媒體﹔運作模式

一、中美兩國高校校園媒體的運作模式比較

(一)中美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比較

1.中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

談中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要追溯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中國新聞事業既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中國高校校園媒體是中國新聞事業的組成部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校報擔負著在高校引導輿論、交流信息、弘揚新風、培育新人、維護穩定和繁榮文化、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這不僅是高校校報的使命,同樣也是高校校園媒體的重要使命。

中國高校負責管理校園媒體的機構是學校黨委宣傳部,受學校黨委的直接領導。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來臨,高校意識到對外擴大學校知名度、對內凝聚人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充分整合校內媒體資源,紛紛成立“新聞中心”,打造新聞宣傳平台。“新聞中心”與“黨委宣傳部”實行的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中國高校校園媒體依然是學校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依然是以傳者為中心的宣傳模式,傳播新聞等同於宣傳思想,從而忽略新聞性和受眾的需要。

2.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職能

美國的大學非常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其高校校園媒體機構大致分為兩類職能,一類稱為“新聞辦公室”,向全校師生和社區居民傳遞高校新聞,並面向社會的媒體記者發布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如麻省理工學院負責該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機構就是“新聞辦公室”﹔另一類稱為“公共事務辦公室”,也是負責對內對外的新聞報道,並處理好學校與師生、學生家長、校友、政府、社會媒體等的公共關系,如佐治亞大學負責新聞宣傳工作的機構就是“公共事務辦公室”[1]。美國高校具有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開放自主的教育理念,崇尚創新的學術氛圍,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等等。美國高校很多校園媒體是吸納社會資金而建立的,因此,美國高校校園媒體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開放性,其校園媒體的立足點是向受眾傳播新聞信息,講述廣受關注的新聞故事。

(二)中美兩國高校校園媒體的傳播內容比較

1.中國高校校園媒體傳播內容

傳媒界為人熟知的從業理念之一,就是維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提出的:“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不論科技怎麼日新月異,傳播手段如何標新立異,作為內容和思想提供者的新聞媒體,其“內容為王”的核心競爭力不會改變。

中國高校校園媒體包括校園新聞網、校報、廣播台、校園電視台等形式,不管哪種形式的校園媒體,從新聞報道設置的欄目上看,大多設置了“校園要聞”、“時事聚焦”、“院系快訊”、“學術活動”、“黨團建設”、“學人風採”、“菁菁校園”等諸多欄目﹔從新聞報道的內容上來看,會議報道可謂是佔據了校園新聞的半壁江山,其次才是關於學術講座、學生活動的新聞報道,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意識和亮點新聞。

中國高校校園媒體作為宣傳輿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擔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宣傳學校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和優秀事跡,成為上傳下達的信息橋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學校的改革發展﹔做好對外宣傳報道,做好信息傳播工作,塑造學校的良好形象,為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証和輿論支持。

2.美國高校校園媒體傳播內容

對比中國媒體的傳播內容,美國媒體擁有更大空間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起源於歐美等國爭取出版自由,新聞自由精神的核心在其獨立性,歐美等國新聞媒體中的新聞自由是不受政府的干預。所以,西方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無冕之王”的提法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當時,《泰晤士報》被稱為英國上流社會的輿論權威,主筆辭職后常被內閣吸收為閣員,地位很高,人們就稱這些報紙主筆為“無冕之王”。美國作為英國的早期殖民地,其新聞業的發展受到英國新聞業的影響,提倡自由民主精神。在美國,沒有負責對新聞進行審查的政府機構,新聞的發布決定權完全在於報刊自己[2]。

與中國高校校園媒體傳播內容相比,首先美國高校校園媒體的傳播內容更突出報道科研發明、學術成果,具有濃厚的學術色彩。如哥倫比亞大學官方網站的首頁上,關於新聞的欄目總共設置了3個,即“哥倫比亞大學新聞(CUMC news)”、“新聞提要(headlines)”和“新聞綜合(general information)”,筆者選取了哥倫比亞大學2013年7月31日的校園網為例,其中“哥倫比亞大學新聞(CUMC news)”欄目發布了4條新聞,標題分別是“新的遺傳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的確定”、“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症鑒別的關鍵分子途徑”、“突變與先天性泌尿畸形”、“一次一個病人,癌症的臨床試驗”,從中可以看到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報道該校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其次,美國高校校園媒體不僅僅關注象牙塔內的師生生活,還把關注的視角擴展到社區等校外發生的新聞。還是以哥倫比亞大學2013年7月31日的校園網為例,“新聞提要(headlines)”欄目中刊登了兩條新聞,一條是來自彭博新聞社的新聞,標題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基因路徑跟蹤”,一條是來自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標題是“谷蛋白免費飲食比以往更受歡迎,但誰會真的需要它”,除了關注的范圍廣,其刊登的新聞更注重服務性和趣味性。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