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5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疆哈薩克族婚禮儀式傳播研究【2】

羅  彬

2015年05月07日14:0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哈薩克婚禮儀式傳播的主要途徑

儀式是文化傳播的媒介,是人們的信仰、價值觀、世界觀得以強化的場所,儀式具有強化團結、創造價值、激發情感及統一行動的作用。儀式傳播貫穿於哈薩克人的日常生活中,哈薩克人一生要經歷很多不同的儀式,通過儀式交流,人們建立各種關系,再構社交網絡,賦予日常生活以連續性。施拉姆認為:“我們研究傳播時,我們其實是在研究人與人、人與群體、人與組織及社會的關系﹔研究他們怎樣相互影響﹔怎樣提供信息和接受信息﹔怎樣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怎樣愉悅別人和被愉悅。要了解人類傳播,我們必須了解人與人是怎樣相互建立聯系的。[2]”哈薩克婚禮儀式通過以下傳播方式維系婚姻關系中的人、群體與社會的關系。

(一)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信息交流,也是所有傳播形式中最真實、傳播效果最好的一種傳播形式。哈薩克婚禮儀式中,人們通過語言、婚禮中各種非語言符號互相模仿、互相感染,彼此尋求著文化中共同的東西。正是通過人際傳播這種形式,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才得以維系,哈薩克古老傳統婚禮儀式才得以保存、傳承下來。

(二)群體傳播

群體傳播是社會不同群體間如家庭、親友、社交圈自然發生的一種信息交往活動。家庭作為一種社會結構單位,在社會關系網絡的建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哈薩克交往方式建立在血緣、親緣關系上,如今這種生活、交往方式雖然發生了改變,但依舊存在。新疆哈薩克族婚姻關系通過婚禮這種形式確立下來后,就形成一種新的群體形式即家庭,通過群體傳播的形式,家庭間的關系得以維系。

(三)大眾傳播

大眾傳媒作為社會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對人們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有巨大影響。通過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民族禮儀文化是大眾傳媒的社會責任。哈薩克牧民定居后,他們的生活場域和空間發生了變化,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消費佔據家庭消費的比重逐漸增大。隨“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設,新疆大部分地區哈薩克人看上了電視,聽到了廣播,用上了網絡,他們通過大眾傳媒與外界廣泛交流,注重學習新的生活方式,開始接觸不同的婚儀文化。同時國家也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向人們傳播主流的禮儀文化價值觀,這在哈薩克傳統婚禮儀式向現代婚禮儀式的變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哈薩克婚禮儀式傳播中的文化認同

“認同”意味著社會中某個主體(人、群體、組織)對自己身份的確認,尋求某種意義后產生的歸屬感。亨廷頓認為:“認同”來源於人的“社會性”本質,它就是人的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產物,人們隻有在意義的世界裡尋求到了自我歸屬,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3]。吉登斯認為,“認同”是人尋求自身本體性安全的產物。所謂“本體性安全”,是指“對自然界與社會世界的表面反映了它們的內在性質這一點的信心或信任,包括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的基本存在性衡量因素。[4]”文化認同是人類對於某種文化認知后取得的一種共識,這種共識會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日常行為。文化認同在心理上表現為文化歸屬,進而確定“本文化”和“他文化”的邊界。哈薩克婚禮儀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意義的符號,其承載的意義通過不同儀式的展演,在儀式參與主體間交流和互動,人們彼此分享著意義,擴大共通的意義空間,並由此建構起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

(一)個人認同

文化認同最基本的載體就是個人認同,文化認同總是從個人開始的,無數個人對文化的認同構成了群體對文化的認同。個人認同是對祖先沿襲下來的文化認同的過程。在哈薩克婚禮儀式中,人們被告誡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明白“我是誰”,尋找文化上的歸屬感。當一個人從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轉變到按社會的認同與規范去生活,那麼他就完成了對其文化的認同。

(二)群體認同

群體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不同文化群體成員憑借認同存在於社會並與外部世界交往。群體認同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群體成員之間達成的共識性的東西。群體認同達成后,群體成員就要不斷調適自己去適應文化已形成的認同。文化同源、群體的利益、文化融合都是影響群體認同的因素。在某種意義上,一種文化一旦形成穩定的狀態,都是群體認同的結果。

哈薩克禮儀傳播本質上是禮儀參展主體之間的一種互動,這種互動是建立在群體認同的基礎上,相同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及對家鄉和世居地的共同記憶把人們聯系在一起。禮儀互動、禮儀傳播是實現群體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

(三)民族認同

民族認同是民族成員對自身的民族身份以及與其他民族關系的建構和評判,呈現的是不同民族群體的邊界,也是民族存在的精神內涵。民族認同的內涵主要指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婚禮文化作為哈薩克文化的主要內容具有很強的文化向心力,是維護本民族和其它民族關系的紐帶,通過禮儀傳播強化了人們之間的關系和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折射出民族共同的思想認同與行為准則,讓人們在禮儀中感受到生命、友情、親情的珍貴及對社會向善的追求。哈薩克族婚禮儀式是專為新娘和新郎舉行,但參與的是群體,這種個體與群體的互動、融合不僅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促進了族群之間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聯系,增強了民族情感,維系了一個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安全。

(作者系: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 畢桪.哈薩克民間文學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2.

[2] (美)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 (美)亨廷頓.我們是誰?[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4] (英)吉登斯.社會的構成[M].上海:三聯書店,1998.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