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薩克婚禮儀式是哈薩克禮儀文化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哈薩克禮儀文化發生了變遷。哈薩克婚禮儀式傳播通過儀式主體間的互動,強化了人們之間情感建構和再生產著人們生存其間的社會及其關系。通過哈薩克婚禮儀式傳播,我們看到的是這個民族潛在的文化認同。
關鍵詞:哈薩克族﹔婚禮儀式﹔傳播
婚姻是每個個體生活經驗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形成社會結構的基本單位,無論對於個體還是社會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婚姻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一個民族文化方式的重要表征,是對一個民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價值觀、民族文化心理等的反映,更是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
哈薩克族是新疆的主體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阿勒泰、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等地,總人口約為138萬。婚禮儀式是哈薩克族人民的“文化儲存器”,我們可以通過婚禮這一哈薩克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民俗儀式窺見該民族的社會文化心理、思想觀念、行為特征等文化深層的東西以及所蘊涵的文化認同。
一、哈薩克族婚禮儀式展演的主要內容及文化內涵
哈薩克族限制同一氏族的男女結親,“氏族婚外制”是哈薩克約定俗成的婚俗。如果通婚,同一部落特別是七代以內的近親是不可以的,聯姻的家庭要相隔7條河,這樣做是為了杜絕近親繁殖,為族群優生優育提供了文化傳統上的沿襲。
哈薩克人把婚禮看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所以儀式較為復雜。哈薩克族的婚禮儀式在女方家舉辦四次,男方家舉辦兩次。分別是:說親儀式、訂婚儀式、“吉爾特斯”儀式、出嫁儀式、迎親儀式。
(一)說親儀式
說親儀式音譯為“庫達裡克”,意為“有情人終成眷屬”。該儀式的主要內容是:男方父母或邀請有威望的長者攜帶禮物到女方家,如果女方有意,就會收下男方帶的禮物,宰殺牲畜邀請親戚朋友聚會,款待男方家人,雙方即可商定訂婚日期。該儀式表達了哈薩克人對婚姻謹慎持重的態度、對女性的尊重及哈薩克人豪放坦蕩性格中不乏溫婉細膩的一面。
(二)訂婚儀式
訂婚儀式音譯為“庫達拉蘇”,是哈薩克人婚禮程序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在女方家舉行。這天男孩的父母帶幾名近親、一匹馬、禮品到姑娘家,姑娘家宰羊款待。根據習俗,要選那種紅毛白頭或黃毛白頭羊,以表示姑娘的赤誠、純真。還要將男方客人推到河裡,行“踏水禮”,表示親事一旦定下是不能反悔的,展示了哈薩克人做人要講誠信的原則。
(三)“吉爾斯特”儀式
“吉爾斯特”儀式也叫送彩禮儀式,男方將送給女方父母的彩禮以及結婚用品在這一天展示給眾人看,以表示男方家對待婚姻的誠懇。送的禮品數量一定要是奇數。該儀式蘊含的意思是:女方家把孩子養大很不容易,這一嫁,很可能再難相見。游牧生活,人的命運都被老天爺掌控著,不知再相見時,誰人在世,誰人過世。男方家送彩禮以表示感謝女方父母的養育之恩。“吉爾斯特”儀式舉辦完的第二天就可以舉辦婚禮。
(四)出嫁儀式
出嫁儀式是哈薩克婚禮儀式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包括送親和迎親兩個階段。
娘家送親儀式:送親儀式一般非常隆重,很喜慶也很悲愴。這一天,女方家宰殺牛、羊,設宴款待四方來客。整個部落的人,遠親近鄰,男女老少都會來參加,人們盡心盡意,盡情盡責,與主人家歡樂與共。同時,還要舉行賽馬、刁羊、姑娘追、對歌等娛樂游戲活動,這些活動結束后,新娘在娘家休息1∼2天,擇良日啟程。新娘告別娘家時要唱 “怨嫁歌”,其他人則回唱“勸嫁歌”。通過歌唱把人們的情感緊密聯系起來,表達親人之間的無限依戀。這些儀式通過人際傳播等形式在牧區完整保存下來。
婆家迎親儀式:這是哈薩克青年男女走向婚姻殿堂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熱鬧的環節,一般在男方家舉行。主要內容是“揭面紗”,這個儀式上核心環節是男方家親朋好友唱 “揭面紗歌”,在悠揚的歌聲中,新郎掀開新娘神秘的面紗。晚上是婚禮的高潮,人們彈起冬不拉,跳起歡快的哈薩克舞蹈,盡情戲耍,直到天明。
二、哈薩克婚禮儀式的變遷
隨著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加劇,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被現代化進程打破,改變了建立在血緣、親情關系上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哈薩克牧民結束了逐水草而居、飄逸不定的游牧生活,基本實現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人們開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傳播媒介與外界進行交流,接受外來文化,這些在客觀上促進了哈薩克婚禮儀式從內容到形式的現代化變遷,不僅具有民族性還具有時代性。
(一)婚禮儀式程序的變遷
哈薩克人把婚禮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婚禮儀式一般要前后經過6個步驟,多而繁。如今哈薩克人的婚禮儀式逐步簡化,如以前“踏水禮”越來越少了,將“說親”和“定親”合二為一。現在哈薩克青年男女大多自由戀愛,隻要雙方喜歡,給父母說一聲就可以了,簡化了原來復雜的程序。
(二)婚禮儀式場所的變遷
由於哈薩克游牧生產方式,傳統的婚禮大多在草原上舉行,並伴有大型娛樂游戲活動,如賽馬、姑娘追等。隨著牧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實現了定居生活,婚禮多半在家舉行。如今,人們的經濟條件好了,哈薩克人也將婚禮改在了各種宴會廳舉行。
(三)婚禮儀式歌的變遷
哈薩克人能歌善舞,儀式歌是哈薩克婚禮的一大特色。傳統的儀式歌有“勸嫁歌”、“哭嫁歌”、“告別歌”、“揭面紗歌”等。在《哈薩克民間文學概論》一書中:“婚嫁儀式歌是伴隨著婚嫁儀式程序所唱的相應的歌,它是婚嫁儀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直接反映著哈薩克的婚姻制度與習俗,哈薩克族婚嫁儀式按照儀式程序和歌唱的內容,主要有喜事序歌、薩仁、加爾-加爾、哭嫁歌、遠嫁歌、勸嫁歌、揭面紗歌等。[1]”如今在哈薩克婚禮上,婚嫁儀式歌在原來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氣息,並且有所精簡。由於婚禮大多在宴會廳舉行,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娛樂活動,人們隻能在宴會廳載歌載舞,向新人祝福。
(四)婚禮儀式服飾的變遷
服飾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從服飾的變化最能窺見一個民族文化的變遷。哈薩克婚禮儀式的變遷首先體現在新郎新娘婚禮服飾的變化上。傳統哈薩克婚禮服飾以傳統的民族服裝為主,如今女性穿婚紗,男性穿西裝成為哈薩克婚禮服飾的一個主流。
(五)婚禮儀式禮物的變遷
禮物伴隨在婚禮儀式的各個環節中,通過禮物的饋贈,進一步加強了人們之間的感情聯系和社會關系的再構。傳統哈薩克婚禮儀式上禮物多以牛、羊、馬等牲蓄為主,這和哈薩克民族傳統的生活方式有關,草原游牧文化離不開牲畜和毛皮。如今大多以現金和少量的實物形式進行流動,禮物的數量已經不很講究,關鍵看孩子的感情。
(六)婚禮儀式時間變遷
傳統哈薩克族婚禮舉行時間長,一般周期長達一月左右。如今哈薩克舉行婚禮儀式也就一兩天。過去人們會將日期選擇在宗教節日前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是城市中的青年男女則選擇在“五一”、“十一”等大的假期和周六、周日等小假期,以便有更多的人能參加他們的婚禮。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