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5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媒體沖擊下市縣級媒體的困境與發展研究【2】

李  強

2015年05月07日16:4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壟上行》所折射出的地方媒體發展新模式

在報業大喊寒冬將至,眾多廣電媒體依然按部就班的時候,一部分先行者已經開始了轉型發展的探索。如湖北荊州電視台《壟上行》欄目,本著“為鄉親說話,替鄉親跑腿”的理念,豐富節目內容,跨媒體、跨行業延伸,品牌化發展。其節目收視率在農村地區最高達到41%,2011年其廣告額達到4500萬元。

2002年4月,湖北荊州電視台推出周播對農節目《壟上行》,每期15分鐘。

2009年1月,《壟上行》升級為壟上頻道,成為全國地方台第一個對農頻道。並與內蒙古永業集團合資成立了湖北壟上行新農村服務有限公司,打造壟上行新公社連鎖服務體系。

2010年,對農服務雜志《壟上百事通》免費發行。

2011年荊州電視台全資成立了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的“壟上行新農會”。

2012年5月,湖北長江壟上傳媒集團成立﹔8月,經過整合的新湖北壟上頻道開播,覆蓋湖北全省。並加緊建設湖北壟上行生態文化產業園項目,探索“影視+傳媒+現代農業”的復合發展模式。

何為“壟上模式”?“壟上模式”的成功主要是完成橫向、縱向一體化,即在橫向上以節目為中心,創新節目類型,豐富節目內容,打造出一個多領域、寬覆蓋、綜合性服務類三農節目。同時在縱向上打通上下游經營環節,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探索“傳播鏈——服務鏈——產業鏈”的電視媒體服務模式[4]。在節目制作上,《壟上行》作為一檔區域性對農節目,主要定位點還是在當地的農業問題,在形式選擇上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通過“農民特約記者”、“農民配音員”等專欄,提高了農民參與度,借助各種大型活動進行節目推廣,跨媒體、跨行業延伸,形成一個區域性對農傳播的“壟上”品牌。

四、擁抱互聯網,整合媒體資源,尋求生存發展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以及行業內的競爭,市縣級傳統媒體不能高喊著“狼來了”而以一種無能為力的心態抵觸它,也不能隻簡單地將傳統的媒體內容搬上其新媒體平台。傳統媒體應當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敞開心扉,擁抱互聯網、學習互聯網思維,加強創新力度,以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一)整合傳統媒體資源

上文說到,當前我國縣市級媒體普遍存在頻道過剩的問題,這取決於當前的廣播電視體制。在上世紀90年代,國家也曾鼓勵廣播電視媒體整合發展,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縣級電視台覆蓋面過小,且資源有限,可裁撤播出端,與市一級電視台整合資源,專注於內容提供,打造品牌欄目﹔市級電視台可根據情況整合、縮減頻道數量,以節約成本、集中優質資源聚力創新。

(二)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加強創新,內容為王

盡管在當前環境下,渠道、平台非常重要,但“內容為王”依然沒有改變。在調研中,大部分群眾表示對地方性新聞興趣較高,因此“新聞立台”的方針應該堅持。基層媒體人應當本著一種做產品的心態來制作媒體內容,通過市場調研、受眾調查分析,明確自身定位,如壟上頻道專注對農節目,專注為農民服務。縣市級媒體的優勢就在於接地氣,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對本地事務的介紹上面,民眾參與度可以進一步開發,因此更要充分發揮這方面優勢,塑造自身的特色,差異化發展。

(三)學會、利用好新媒體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后,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進入了“微”時代,或者說更趨於碎片化,同時對互動、定制、點播的需求也在增加。

微信“搖電視”在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正式推出,搶盡了春晚的風頭,目前已接入50多家電視台,這也是微信與傳統電視台在多屏互動方面的一次新的嘗試。

傳統媒體適應新媒體、新時代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更需要養成一種了解、接納新事物的習慣,今天的傳統媒體都曾是昨天的新媒體,PC時期門戶網站紅極一時,再到后來轉型期的微博、移動端的微信,熱度都會漸漸降低,媒體形式的更迭或許越來越快,隻有養成了解、接納新事物的習慣,才能不斷推進融合,繼而尋求發展。縣市級媒體雖然在中國媒體的最基層,但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群眾的耳目,就要時刻學習,站在發展的前沿。

(四)推動傳統媒體的社會化轉型,提高參與度,強化連接作用

目前很多傳統媒體都在發展新媒體,推進媒體融合,但是對於融合有很多認識誤區,很多媒體只是簡單將傳統媒體內容搬上互聯網,以為建立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就是融合。這是對互聯網思維的缺乏,互聯網思維是應該以用戶為核心的,追求簡約、開放、跨界合作,用戶的選擇性增強之后,媒體就要扭轉那種“我報道什麼,你看什麼”的心態,而要考慮到用戶的需求與使用習慣,隻有用平等、開放的心態制作內容,用專業的水准生產新聞,用貼心、細致的服務傳播信息,才能証明媒體存在的價值[5]。

媒體已經不再是單單的傳播作用,而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連接工具,在這個參與性傳播時代,“受眾”正在向“參眾”轉變,因此提高參與度強化連接作用至關重要。

互聯網深耕了諸多傳統行業,也派生出很多新的行業,它正在無處不在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明確提出要“整合相關機構職能,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日常安全到打擊犯罪的互聯網管理合力,確保網絡正確運用和安全。”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了要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這為廣大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走出困境、邁向發展之路任重道遠,仍然需要廣大基層傳媒人去努力。(指導老師:黃丹 張芳紅)

(作者系:陝西理工學院文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

參考文獻:

[1] 陳濱潮.縣市級地方電視台在新媒體時代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傳媒科技,2013(14).

[2] 方漢奇.中國新聞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陳若愚.中國電視收視年鑒2014[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4] 唐霜蕾,趙雲雁.淺析區域性電視媒體對農節目發展之道——以荊州電視台《壟上行》為例[J].新聞世界,2013(10).

[5] 汪霏霏.以用戶思維推進傳統媒體轉型[J].青年記者,2014(17).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