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媒體對紀錄片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為紀錄片提供強大的潛在受眾
紀錄片在市場化探索過程中,一直嘗試以平民化的視角“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力圖能更好地體現人文關懷,更好地貼近受眾,滿足受眾需求,但它的收視情況一直未得到真正地改善,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小眾文化”。在新媒體時代,依靠強大的網絡受眾,這種情況將被慢慢地改變。愛奇藝總編輯高瑾曾表示,“紀錄片在提供知識、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等方面的優勢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原本因為受眾較少,在傳統媒體上很難發展,但在網絡視頻的推動下,一方面可以聚合更多用戶,另一方面視頻內容通過網絡的分享評論,又影響著更多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據《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提升了 2.1 個百分點。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33億,比2013年增加了478萬,用戶使用率為66.7%。基數龐大的網絡視頻用戶將會是未來紀錄片潛在的受眾群,如果紀錄片在新媒體化道路上能夠很好地挖掘這些受眾,其未來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二)促使紀錄片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
新媒體完全顛覆傳統媒體“一對多”的單項信息傳播模式,形成了受眾隨時隨地接收信息,以及主動選擇接收什麼樣的信息,同時可以對自己接收的信息進行評論、轉發、分享的傳播模式。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有了良好的互動,使得信息傳播者能夠更好地根據受眾需求進行信息傳播。
受眾觀看紀錄片不再受時空的限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完全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觀看紀錄片。同時對所看內容進行評論、轉發和分享,從而受眾的意見可以及時反饋到紀錄片制作方,一方面制作者可以根據受眾的反響調整紀錄片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用戶調研可以了解到用戶對紀錄片觀看需求,促使制作方創作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作品,形成良性循環。除此之外,由於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而出現大量的UGC(用戶生產內容),從而豐富紀錄片題材和內容的選擇。同時,紀錄片創作者可以通過大量UGC內容的研究了解受眾所關注的題材和主題,再利用自身專業性進行題材的選定和作品的創作,能夠更好地契合受眾的口味,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
(三)促進紀錄片新樣式的產生
碎片化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最主要特征之一,快節奏的生活促使人們越來越熱衷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接收信息。正是新媒體的這一特征促使紀錄片進行“微轉身”,開創一種新的紀錄片樣式——“微紀錄片”,它以其方便快捷利於傳播的特質,給紀錄片家族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亮色。微紀錄片時長一般在1-25分鐘之間,具有制作周期短、個人化程度高、生產成本低、手機拍攝、實時傳輸、實時話題等特點。網絡傳播的碎片化、即時性等特點,與微紀錄片的簡短、時效性相得益彰,從而促使微紀錄片快速成為一支新起之秀。如北京電視台推出的大型系列微紀錄片《中國夢365個故事》、中央電視台制作的《故宮100》《資本的故事》等。除了網站、電視台等機構自制的微紀錄片之外,眾多網友通過互聯網UGC模式上傳的原創紀錄片也具有一定的規模,成為微紀錄片大家族的一員。同時,媒體和相關機構舉辦的各種微紀錄片大賽收錄了來自許多專業人士制作的相對專業的短片(通常被稱之為PGC模式),為微紀錄片的發展壯大注入更多元的生命力。在生活節奏加快、審美快餐化、受眾碎片化的時代,把握微紀錄片的特點,拓展微紀錄片的傳播渠道,對於發展我國電視紀錄片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移動新媒體的發展,為紀錄片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潛在用戶,拓寬了紀錄片傳播渠道並促進了紀錄片新樣式的產生。但隨著近兩年國家不斷推出鼓勵紀錄片創作的政策以及新媒體對紀錄片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各大網站和傳統電視媒體都加大了對紀錄片創作的投入,這無疑會導致內容和形式上的同質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吸引住佔網絡視頻用戶絕大多數的年輕人的眼球成為新媒體時代紀錄片得以更好發展的關鍵因素。
結語
新媒體的壯大崛起為一直處於邊緣化狀態的中國紀錄片帶來新的生機,為紀錄片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和生存方式。新媒體碎片化、開放性、互動性等特征為新媒體開辟新的發展道路,傳統電視媒體紛紛加大對紀錄片創作的投入,各大網站建立並完善紀錄片頻道,紀錄片新樣式——微紀錄片也應運而生。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網絡電視台一同建立國家級紀錄片新媒體綜合產業運營平台“中國紀錄片網”,為紀錄片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新媒體的發展為紀錄片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同時帶來同質化等問題,如何更好地避免同質化現象,抓住機遇最大化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質產品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張成軍.紀錄片新媒體傳播平台構建策略——以中國紀錄片網為例[J].中國電視:紀錄,2013(12)
2.王春枝.微紀錄片——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的新樣態[J].電視研究,2013(10)
3.楊瑩.舌尖上的中國——微博走紅動因[J].青年記者,2012(09下)
4.李寧.生產形態、傳播方式與營銷手段的改變與創新——紀錄片在新媒體平台的發展現狀研究[J].當代電影,2013(08)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