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2】

王艷玲

2015年06月03日16:1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

當下在碎片化閱讀盛行之際,也有人因其對經典支離破碎的閱讀表示不滿。其實不然,恰恰因碎片化閱讀往往使經典的影響力得以廣泛普及與提升,甚至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

傳統文化經典因其內涵豐盈、博大精深,除了學者與專家能夠潛心大量閱讀原著之外,一般讀者往往礙於學識、閱歷、時間的限制等,隻能對傳統經典敬而遠之,但內心又渴望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各種典籍,哪怕是其中的一部分精髓。於是,他們借助互聯網、手機微信的朋友圈分享以及訂閱感興趣的微信公眾賬號,及時閱讀專業人員對各種經典進行觀點摘要、深入淺出的詮釋。這種類似導讀的形式滿足了一些文化層次相對不高的人群對國學經典的仰慕與求知欲望,更讓傳統經典以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接近讀者,即傳統經典以碎片化閱讀的方式走進了公眾的生活。比如國學堂網站的一張圖能讓你看懂什麼是國學、老子《道德經》白話淺解、“百科全書”的48張圖了解48種主義、“乾元國學”的儒家傳統身心修養的智慧及意義、“古典新風尚”的一篇短文了解諸子百家、“古典書城”的微信《千字文》以及人民網的“二十四史中的經典名句”等,可謂不勝枚舉,比比皆是。此外,“國學正能量”“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新儒苑”“經典短篇閱讀”“新國學新儒家”等,均以各種提示音、添加背景音樂、彈出窗口、圖標、可視化等形式轉載和推介著傳統經典。於是乎,碎片化閱讀使人們對於傳統國學及經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其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與掌握。更為關鍵的是,碎片化閱讀這種區別於傳統紙質媒介的生動、形象、通俗的可視化手法,使大眾喜聞樂見,特別是微信朋友圈的信息經過多次過濾、篩選與轉發,乃至同一信息的反復分享,也會激發和刺激圈中好友對相近選題的多重討論,且在各自觀點的交鋒和碰撞中,相關知識點被進一步深入挖掘,碎片化閱讀導讀的功能顯而易見。

盡管人們不可能僅通過一張圖就看懂國學,也不可能僅以一篇短文就了解諸子百家,但因其在微信朋友圈、知識背景相近組成的網絡社群,對相關信息的篩選、過濾,以超級鏈接分享精華部分,就會吸引人們對經典的進一步深入或重新解讀。這種導讀作用對經典的普及和弘揚,無疑是不可忽略的貢獻。這就像經典名著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一樣,人們經常擔心改編會曲解甚或歪曲原著。事實上,人們並沒有僅僅通過電影、電視劇去解讀原著,諸如有人坦言,對蕭紅知之不多,但看過電影《黃金時代》之后,又把其相關作品通讀了一遍,並與改編之后的影像作品進行分析比較,這樣既加深了對作家蕭紅的理解,也深化了對作品本身的閱讀質量,並於無形之中提升了原著的知名度。這種分眾、細化的個性化閱讀、碎片化閱讀不隻拓展了接收海量信息的豐富性和可能性,開闊了人們各種知識儲備的視野,還有效地促進了人們之間廣泛的信息聯動與有效互動。新媒體不單單顛覆了傳統紙媒的固有模式和表現形態,更是對傳統碎片化閱讀方式的一種延伸和革新。“人們在進行碎片化閱讀的同時,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參與討論,讓自己的觀點意見成為新聞事件的延續﹔人們還可以通過網絡提供的海量信息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閱讀,增強對新聞的了解等。”[7]這就是新媒體環境給人們的閱讀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達到的全民閱讀高潮。

電影《黃金時代》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碎片化閱讀雖以獨特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並以導讀的形式成為傳播經典的有效途徑,但其片斷化、零散化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小視。盡管手機微信在發布信息時可以插入圖片、語音等服務來拓展單條微信的核心信息空間,但這種對信息源的隔離式處理,缺乏多元共生的復調或立體化呈現信息的視角,微信用戶無法將原本就碎片化的信息進行完整的“拼圖”或重組,難以實現信息的有效整合與重構。即便手機微信的系統插件已經與QQ通訊錄、手機通訊錄、QQ郵箱、QQ微博等產品進行了綁定,可不難發現微信所囊括的基本上都是人們日常使用的所有通信工具,依然突出地表現為私人化溝通的特征。微信在公共網絡空間尚不能主掌宏觀議題的話語權,在相當程度上還只是人們一種自說自話的自我陶醉。這樣勢必容易造成碎片化閱讀越來越私密化、零散化,以碎片化的信息填充碎片化時間的縫隙,往往拾取的不過是一堆堆信息碎片。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文學的推送時代,“碎片寫作仍需誠懇。排斥或批評網絡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與網絡相處,跟這個碎片化閱讀時代相處。無論成敗,新媒體正在給出新的可能性”。或許碎片化閱讀只是數字化時代的一種閱讀形式,我們可否找尋到其他幾種閱讀的可能呢?畢竟經典閱讀作為一種精品閱讀,依然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誠如一位網友所希冀的那樣:在很難完全擺脫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裡,我們還是不應忘記經典著作和沉浸式閱讀,有時間不妨靜下心來重拾書香,感受更多美好。

參考文獻:

[1]杰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M].西安: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381.

[2]喻國明.“碎片化”語境下傳播力量的構建[J].新聞與傳播,2006(4).

[3]碎片化閱讀成主流[N].泉州晚報.2014-10-20.

[4]劉劍敏,李潤權.論網絡的碎片化特征[J].新聞愛好者,2011(9下).

[5]劉劍敏,李潤權.論網絡的碎片化特征[J].新聞愛好者,2011(9下).

[6]劉政序.“碎片化”語境下的網絡輿論引導策略探析[J].今傳媒,2013(4).

[7]碎片化閱讀帶給傳統媒體的編採反思[EB/OL].http://www.xzbu.com/2/view-6177608.htm.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