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媒應提出個性化定制需求
實行“中央廚房”后,子媒容易產生錯誤認識,認為反正有“中央廚房”採集、炒制,我隻負責接收“成品”就可以了,“廚房”端上來什麼我就用什麼。其實,在共享機制下,子媒絕對不能被動接收,相反要更加積極主動,對“中央廚房”提出具體的定制要求。當然,這中間還有一個渠道問題。媒體集團在設立“中央廚房”時,一定要建立一個與子媒之間互動的渠道。子媒根據自己報紙的定位,每天要下訂單,提出定制需求﹔“中央廚房”收到訂單后,有針對性地組織策劃、採訪、編輯,滿足子媒體個性化需求。如果這個互動渠道暢通,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同質化問題。
記者要有“一鴨多吃”的本領
“中央廚房”設立后,面對一個新聞事件,如果像以前那樣派出多路記者,就談不上是集約化生產。新的運作機制對“廚房”採購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過去寫一篇稿子就完成任務的情況必須改變。記者不能隻為一家媒體寫稿,要兼顧集團內所有子媒和新媒體。也就是說,記者不僅要能寫文字稿,還要會寫新媒體稿、會拍攝照片、會錄像,要具備將一隻“鴨子”做成多道美味菜肴的能力,成為全媒體記者。也有人認為,記者隻要將素材提交“中央廚房”平台就可以了,接下來就是各子媒編輯的任務。這種看法失之偏頗,一個再優秀的編輯,如果沒有到現場,也不可能對新聞事件有深刻的理解,編輯的創造力是有限的。這就提出一個問題:目前記者水平能否適應全媒體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全面提升記者的業務水平特別是新媒體傳播水平,是當務之急的工作。如果記者隻能寫一種類型的稿件,“一稿多用”就很難避免。
編輯要具有個性加工能力
“中央廚房”對編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記者採訪回來的“料”,編輯要進行加工、分類、准備配料,還要迅速作出判斷,這道“菜”適合在哪家餐桌上呈現。編輯要針對各子媒的個性特質進行定向性編輯、加工,然后再分發。作為子媒編輯,不是直接從平台上取稿就完事,而是要主動介入,根據媒體自身特點、當天版面情況、新聞價值等作出判斷,決定這篇稿件的篇幅、位置。此外,編輯還要根據需要迅速組織新聞鏈接、新聞背景介紹,為新聞配發新聞資料圖片。經過高手編輯的個性化加工,就不會擔心多家媒體端出的是同一道“菜”了。
要有一個效率高、協調能力強的指揮系統
“中央廚房”的運作不像過去一個部門那麼簡單,“廚房”裡集聚了採購、摘菜、分類、粗加工、精加工、炒制等各類制作人員,所有這些工種都要服從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所有制作流程都要在一個高效的指揮系統下才能完成。這個指揮系統可以在物理意義上的辦公室進行,可以在桌面會議上進行,也可以在網絡平台上進行。誰來擔任這個指揮系統的最高指令人?如果是“中央廚房”的廚師長(部門一級主任),顯然勉為其難。這個最高指令人必須由集團內熟悉業務的高層領導擔當,才能協調好各個方面的關系,才能對“炒什麼菜”迅速作出判斷,並下達到位的指令。從某種角度看,“中央廚房”能否規避同質化,能否高效率、高水平運轉,指揮系統起著決定性作用。
(作者系: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