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5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央廚房”:共享與個性能否兼得

陳正榮

2015年06月04日14:57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當下,媒體界都在積極探索媒體融合之道,不少媒體集團明確打出了“中央廚房”的旗幟,並在最近幾年開始實踐。如煙台日報傳媒集團2010年就成立了全媒體新聞中心,打通集團內新媒體之間的壁壘,一體化運作。浙江日報報業集團2013年底成立了“中央大廚房”——數字採編中心,圍繞核心產品“浙江新聞”移動客戶端,推進多媒體融合。廣州日報報業集團2014年12月1日成立了中央編輯部,運作一個月后,專門推出了一篇總結報告《廣州報業中央編輯部滿月觀察》,介紹“中央廚房”具體做法和體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2015年初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打造“中央廚房”,並於3月1日推出了集團媒體融合發展試驗區,擬成立三個中心:數字採編中心、圖片影像中心、體育產業中心。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也將打造“中央廚房”列為2015年工作重點。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打造全媒體“中央廚房”平台,實現報道流程平台化、報道內容定制化、報道形式可視化。

“中央廚房”原指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烹制的大廚房模式,其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規模採購、集約生產來降低成本,在確保質量的同時,實現價廉、暢銷的目標。媒體借用“中央廚房”這個概念,盡管各家都有自己的表述,但核心內容是“新舊融合、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一家媒體集團除擁有多家紙質媒體,還包括很多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如果內容都由“中央廚房”來分發,是否會造成“一稿多投”“內容同質”的現象?對此,業界已經有人提出質疑。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張光輝認為,廣電類媒體有設置“中央廚房”的必要性,“但是紙媒應慎重考慮,比如黨報是黨的機關報,肩負著政治使命,‘中央廚房’做出的菜品,適合提供給各個媒體、各個傳播平台嗎?全媒體平台強調共享而不是獨佔,若處理不好,一次採集,多種生成,新聞高度同質化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新華社新聞研究所陳國權也認為,實行“中央大廚房”,同質化不可避免,“全媒體平台強調共享機制,突出的是共性而淡化個性,強調共享而不是獨佔。一種胡蘿卜要做成十幾種菜肴,出現同質化完全是必然。”

媒體人對同質化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比如,對於一些重大新聞主題活動的採訪報道,過去,集團內多家媒體會安排記者去採訪,發出來的稿件肯定會不一樣,但現在集團統一行動,往往隻安排一組或兩組記者,他們將採寫的稿件上傳到集團平台,供各家挑選。如果是多稿,還可以選擇,如果隻有一兩篇稿件,隻好“一稿多發”,這樣帶來的后果是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

2008年奧運會期間,有的報業集團在奧體中心設立媒體直播間,成立中心報道組,前方記者將稿件傳到平台上,后方各子媒編輯加工,導致的結果是各家子報發布的內容都差不多。這幾年,每逢全國兩會、重大紀念日,很多媒體集團都打出全媒體行動的旗號,整合集團資源,將記者整合到一個平台上,結果各子報發的圖片都一樣,新聞稿往往只是改了一個標題。這是重大主題報道中偶一為之出現的問題,如果是常態化的“中央廚房”運作,同質化現象會更嚴重。那麼,在打造“中央廚房”的過程中,如何才能避免同質化問題?

內部構架要有指向明確的分工

“中央廚房”將集團內全部或部分記者集中起來辦公,統一採購,統一“炒菜”,集約化生產的目的達到了,但也容易造成產品缺少個性。因此,在“中央廚房”內部構架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到集團內所有子媒體的定位,尤其要高度關注那些個性化鮮明的子媒,設置專門的記者編輯對口處理,在分工上,要有個性化的考慮。有的傳媒集團將集團內所有攝影攝像記者集中到一個部門,成立攝影中心或視覺中心,所有子媒圖片圖像都由這個中心供稿。這種集約化的做法,好處不言自明,但要看到,集團內各子報對圖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基於中國國情,黨報對圖片有特殊的要求,甚至對區域主要領導的圖片拍攝、尺寸大小、景別都有規定,如果用都市報的視角拍攝圖片,就不適宜在黨報上使用。在微博微信的發布形態、內容等方面,黨報和都市報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各類資源集中到中央平台之后,要充分考慮到各子媒的特點,在人力分配上要科學合理。否則,同質化的“通稿”會扼殺子媒的個性,加速子媒的消亡。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