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5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革自己的命需要勇氣——

訪東方今報社社長胡楊【2】

2015年06月04日15:10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革自己的命需要勇氣

記者:東方今報4月8日進行了全新改版,而就在此之前的3月31日,南方都市報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版,請問貴報的改版與南都的改版有哪些不同之處?

胡楊:東方今報和南方都市報這一輪的改版,都是整體架構的調整,新聞生產、傳播形態和運營模式的全面轉型正式開啟。這一點兩報有異曲同工之處。

單純從版面形態上看,南都此次更加注重讀者閱讀體驗,更加突出表格化和輕閱讀。從新聞傳播渠道上看,除了南方都市報這個載體,他們還在打造奧一網、新聞客戶端、垂直客戶端、社區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產品,建立以南都為中心的生態圈。一個亮點就是他們推出的“並讀”客戶端,它是號稱全球首家“讀者獲利”的新聞平台,這是個很不錯的概念。

東方今報改版,是基於如何實現紙媒和互聯網思維的融合。舉一個例子吧,短短這段時間,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實現了野蠻生長,以主打時政的“時話實說”為例,目前已經在河南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在中高層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這種影響力有時比報紙版面更加巨大和深入。下一步,在新媒體生態構建和運營上,我們還會有大動作。

最大的不同,南都立足於構建報業生態圈,東方今報在都市報生態圈之外,還有一個龐大的廣電傳媒生態,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

記者:看到編前會公眾號上說,改版,火了14位主編。請介紹一下這些主編負責的各個工作室的具體情況。

胡楊:我們的工作室主編全部是競聘產生的,工作室分別涵蓋時政、民生、社區、評論、文體、政務、新媒體、視覺等若干方面,大多是純採編的,也有媒體運營的。每個工作室主編既是報紙版面的負責人,也是相關新媒體的負責人,崗位職責融為一體。

需要強調的是,所有的主編都是不脫產的,業務至上。長期以來,都市報採編人才上升通道陷入了由業務向管理過渡的怪圈,這一點必須改變。最近上海報業採編職務序列改革,也是一種新思路。

記者:這一次東方今報的改版,不僅僅是紙媒,而且是紙媒和新媒的一次大融合,可以這樣理解嗎?

胡楊:是的,這是一次融合,更是一次革命,革自己的命。我們沒有退路,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去探索,去嘗試,因為確實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把互聯網思維融入血液

記者:請介紹一下“指尖今報”新媒體集群的具體情況。

胡楊:“指尖今報”新媒體集群,是指以“東方今報官微”為首、以“時話實說”為特色的首批21個微信公號矩陣,為千萬粉絲細分內容、量身定制的權威新聞、精品生活、服務平台。

比如,粉絲想看熱門時政話題,可以訂閱“時話實說”﹔希望獲得幫助,可以訂閱“今報幫女郎”﹔希望跳槽求職,可以訂閱“老夏帶你找工作” ﹔希望提供生活服務,可以登錄“豫媒優品”和跨界電商平台等等。通過這些新媒體矩陣,今報粉絲可以較為充分地獲取“新聞+服務”內容。

記者:從一些報道來看,與其他報業的新媒體戰略相比,東方今報的新媒體舉措似乎並無很大的區別,請問您怎麼看?

胡楊:融合和轉型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新媒體的特色,可能在短期內無法快速呈現,但其后續影響會逐步凸顯。我們這次的新媒體舉措,不僅包括21個公號組建的微信矩陣,還包括“互聯網+工作室”的對接改革。

比如,我們的今報網就拋棄了大而全和死板的電子版,打造以“快新聞”滾動觀看、“慢生活”貼心服務、“輕享受”精准推薦這樣的本地原創內容。通過報網互動、微網互動,實現新聞的一次生成多元傳播,實現媒體運營與跨界營銷的深度融合。

應該承認,新媒體的野蠻生長並未帶來可觀的現實收益,新媒體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誰能在非報產業的跨界營銷上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先發制人,誰就搶得了先機。

記者:大象融媒體集團會對東方今報的新媒體發展提供哪些支持?兩者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胡楊:東方今報是大象融媒旗下30多個媒體平台之一,我們根植河南廣電,立身大象融媒,可以率先分享大象融媒的新媒體發展成果。比如大象融媒集團正在籌備的“新聞島”,將會成為東方今報最好的內容聚合和集散平台。基於廣電的天生血緣,在大象融媒體集團強大的融合背景下,我們將圍繞“一個中心”(東方今報),穩抓“兩個基本點”(報網互動、報台互動),依托“三微平台”(微博、微信、客戶端),實現“四維傳播”(報紙、網絡、視頻、音頻)。

記者:在您給東方今報的規劃中,報紙和新媒是一種什麼格局,以紙媒為重心,還是會向新媒傾斜?

胡楊:東方今報隻傳播有用信息。紙媒是母體,無論互聯網+到哪裡,沒有精致的產品是無法立足的,因此我們不會本末倒置,報紙是要摒棄一些東西,但更要精耕細作,出精品。新媒體是傳播,是渠道,是載體,是力量,信息和思想滋生於母體,但不局限於母體。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新媒體集群推廣,讓東方今報(不僅限於紙)2/3的影響力直達用戶。傳統媒體依托其公信力探尋跨界營銷,在這個領域任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新媒體都是“耍流氓”。

記者:在您看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關鍵在哪裡?

胡楊:關鍵在於意識融合和思維融合。隻有從內心深處把互聯網思維融入到血液之中,才可能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