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植入互聯網思維 打造全媒體產品——

《河南日報》全國兩會報道積極探索媒體融合

柯 楊

2015年07月13日09:27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媒體融合是傳統媒體集團存續、轉型的關鍵,要科學實施、有序推進。河南日報立足內容生產優勢,以全國兩會這一重大時政報道為契機,嘗試打通、整合、融通不同的媒介和平台,發揮各自優勢,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媒體產品,在探索媒體融合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關鍵詞】《河南日報》﹔全國兩會報道﹔互聯網思維﹔全媒體產品

以《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為標志,經歷了打造新媒體、建立新平台的初級階段,黨報集團的媒體融合之路將走向何方?怎樣將不同的傳播形態融通、整合在一起,進一步覆蓋更多用戶、放大主流聲音,成為當下媒體融合需要攻克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導下,《河南日報》在2015年全國兩會報道中,在清晰把握不同媒介、平台自身屬性的基礎上,努力打通報紙、網站、微博、微信、微視之間的界限,加大對H5、微信牆、語音播報等新技術的開發運用,著力推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全媒體新聞產品,通過紙媒報道全面創新、不同平台深度融合,嘗試向融媒體集團轉型,不斷提升自身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不僅讓更多的用戶對兩會實現了“穿越千裡關注你”,也在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適應用戶需要,用新媒體文風“倒灌”紙媒

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和參與傳播。“媒介即人的延伸”,麥克盧漢這一斷語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應驗。從大眾傳播時代演進到自媒體時代,大眾媒介“你說我聽”的單向傳播陷入尷尬境地。對傳統媒體來說,如果固守傳統不圖創新,就意味著失語、缺位,就意味著死路一條。然而,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傳統媒體在傳播理念上怎樣實現轉型升級?在文本表達上,應該向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靠攏?這些問題都需要媒體人深入思考、認真回答。

不同形態的傳統媒體,總是和特定的新聞生產方式結合在一起,比如讀報紙和看電視,文字和視頻帶給人們的觀感作用於人體的反應不盡相同,因此傳統媒體在功能上無法完全替代彼此。然而,互聯網媒介能將不同的新聞要素集合在一起,綜合承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而且傳播更為便捷,在功能上能夠完全替代傳統媒體[1]。因此筆者認為,媒體融合應該本著互聯網思維進行,以互聯網媒介為主體融合不同的新聞生產方式,這是融合發展可以遵循的現實路徑和可行選擇。在兩會報道中,河南日報始終用互聯網思維貫穿全程,通過報道理念、內容、形式、機制的創新,吸收了互聯網文本表達的特點,讓新聞變得易讀、悅讀,適合用戶的閱讀需求,努力發出河南“好聲音”、傳播社會正能量。

可讀性報道提升親和力。《兩代湯圓“跑男”喜團圓 一個不當首富當慈父一個把湯圓Duang到好萊塢》《河南自貿區這個可以有》《讓總理對他連說了三個“好” 農民政協委員老宋到底說了啥?》……今年《河南日報》上刊發的多篇全國兩會“自選動作”報道,文風清新,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給讀者帶來不小的驚喜。此外,河南日報官方微信網友和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住豫全國政協委員互動的多篇報道,如《豫米看兩會》等也登上了報紙版面,大大拉近了兩會報道與網友的距離。

可視化編排突出悅讀感。相較往年,今年《河南日報》更早推出全國兩會專版,提前預熱,營造氛圍。兩會版面按照不同的屬性和報道重點進行規劃,使報道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努力給讀者帶來悅讀感。在表現形式上,著重採用圖片、圖表、漫畫等多種形式的圖形化表達,將形式與內容有機統一在一起,凸顯黨報庄重大氣而又不失靈動活潑的風格。在對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的處理上,推出三個整版,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圖表式解讀,脈絡清晰,關鍵詞、關鍵內容一網打盡,使讀者在短時間內就能對報告的主要內容了然於胸。

海量信息營造“兩會場”。今年全國兩會,《河南日報》共推出40多個兩會專版,刊發相關報道近300篇,圖片約80幅。開設“北京連線 中原回響”“兩會聲音”“兩會影像”“兩會漫議”“今日關注”“兩會話題”“兩會故事”“兩會短新聞”等十幾個專欄,稿件體裁豐富多樣。

獨家報道增強關注度。《河南日報》以往的全國兩會宣傳中,往往是前方來什麼稿,后方組版編輯照單全收,制作出的版面相對來說比較零散,主題不夠突出,編輯意圖難以體現。隨著新聞競爭不斷加劇,話題新鮮、內容獨家的新聞報道大大強化了傳統媒體在專業內容生產上的優勢,成為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搶抓獨家線索,做好獨家報道,對后方編輯的綜合業務能力要求更高,比如對線索價值的准確判斷,尋找新聞事實的第二落點,對新聞資源的統籌把握與整合能力,等等。今年《河南日報》后方編輯積極主動設置話題議題,與前方記者溝通約稿,3月13日《河南日報》頭版二題稿件《河南“好聲音”出爐記》,就來自后方編輯的獨家策劃,報道刊發后,諸多網站、客戶端等紛紛轉載,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集團作戰強化整體性。今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河南日報夜班總值班、新聞出版部主任與全體夜班編輯一改以往的編前會老傳統,一方面,變報稿會為研討會,將版面編輯匯報當天稿件的工作,放到河南日報編輯記者微信工作群中進行。機制上的扁平化調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編前會上開展業務研討,就集團內部媒體、同城媒體、全國其他省份黨報三個層面的報紙,結合它們在兩會報道中稿件、版面的出彩之處進行分析、討論、點評、總結,大家充分發言討論后形成文字,作為學習參考材料。這一工作機制大大提升了《河南日報》兩會專版的出版質量。

二、打通線上線下,全媒體報道矩陣聚焦兩會

今年的全國兩會,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首次推出全媒體報道陣容,除了紙媒報道外,官方網站和“三微”平台悉數上陣,多平台融合、多技術創新,使兩會信息發布的數量、質量、速度得到保証,大大提高了兩會報道的傳播力、覆蓋面和宣傳效果。3月3日至15日,河南日報網站共發布兩會相關新聞約400條,官方微博上開設的#兩會豫報#話題閱讀量超過80萬人次,官方微信兩會報道的閱讀量和點贊數總體超過30萬人次。

(一)內容上,不同平台各有側重

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河南日報》在官方網站和微博上以直播形式,持續滾動發布最新新聞,同時在微信上發布深度報道,不同的平台在報道內容上各有側重。

官方微信推出的《釋永信、二月河和豫米“對話”:告老還鄉可行嗎?》《二月河:反腐話題“上餐桌”“進微信”說明啥?》《為了老鄉的小康,河南代表向副總理晒“農民收入賬本”》《總理連說3個好 河南“農民委員”提了哪5條建議?》《河南大學校長連續8年為河南娃上大學鳴不平》等報道,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內容進行深度解析,河南元素隨處可見。

(二)技術上,帶網友“走進”全國兩會現場

兩會期間,河南日報官方微信先后推出了多個H5大型制作。如3月5日發布的《鄭州航空港私密照大曝光|兩年了,她出落得這麼美》,3月6日發布的《本報巨獻:鄭州航空港這兩年》《“鄭歐班列”何以引副總理關注?看它的中興之路!》等等,畫面制作精良,文字解說到位,閱讀量和點贊量都很可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媒體融合的一次全新嘗試,今年河南日報官方微信在全國媒體中,率先嘗試推出了由大豫網負責技術開發、《河南日報》提供內容支持的語音版微信播報。關注河南日報的微信公眾號,手指輕點,就能聽到代表委員在兩會現場的真人原聲。語音播報3月6日首期發布的報道《Duang!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在京探望咱河南北漂,原來這樣嘮家常》,3月7日的《“男神”科學家施一公和河南老鄉“任性”對話,語音版來了》,3月8日的《張澤群“炮轟”收視率,還說要發紅包!咋回事?快來聽原聲》等,很多人反映,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被“刷了屏”。

(三)強調互動,讓會場內外同頻共振

媒體融合發展如何有效推進?對於傳統媒體集團來說,“內容為體、技術為翼”的思路呼聲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合的大趨勢下,這裡的“內容”早已不局限於新聞信息,而是與時俱進,內涵更為豐富:既包括傳統媒體生產出的有“專業范兒”的新聞產品,也包括來自受眾的有傳播價值的各種信息等。當下,傳受互動作為有效提升傳播力的重要手段,其意義和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為了讓網友真正參與到兩會報道中來,全國兩會前夕,河南日報就組建起了“豫米觀察團”。兩會期間,記者將觀察團中大家熱議、關心的問題,直接帶給代表委員,請代表委員回應、發表觀點。再把這種互動整理出來,發布在微博、網站、微信和報紙上。通過微信群這一平台,讓網友、前方記者、參會代表委員真正互動起來,給用戶帶來更解渴、更接地氣的新聞產品。

下一頁
(責編:張筱悅(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