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獲取數據最有效的途徑有三種:一是從相關部門、機構獲取權威的數據信息﹔二是編輯記者開展調查(問卷或訪問),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綜合得出數據信息﹔三是借助互聯網搜集相關數據信息,或者採取“眾包”(將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成本的工作,通過互聯網的控制分發給網絡上的“志願者大軍”,通過他們貢獻的業余時間和業余精力來完成一項巨大的工程)的形式獲取數據。
獲取數據信息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解讀。在筆者看來,分析和解讀數據要建立在理解數據的基礎上。為了正確理解數據,記者必須對新聞選題的背景了如指掌,對選題裡涉及的概念有清晰的認知。比如,教育行業的新聞採編中經常會出現一個數據——師生比,記者必須清楚地了解師生比的含義,這樣才能做好數據分析和解讀。此外,記者也必須掌握必要的統計和分析知識,使得最終得出的結果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新聞報道的呈現有多種方式,目前,基於大數據的新聞主要有傳統的文字報道、靜態信息圖、可視化的視頻作品、交互式的網頁新聞以及新聞客戶端等。行業性的紙質媒體一般選擇前兩種報道方式。在數據的表達上,記者不能刻意追求新奇,應該以受眾體驗為導向,創作出受眾樂於接受同時能准確傳達信息的數據新聞作品。忠於數據是直觀傳達數據的基本原則,這與新聞的真實性是一致的﹔任何曲解甚至“改造”數據都是不可取的,無助於新聞報道的客觀、真實,也很難樹立在本行業權威媒體的形象[3]。
三是以獨特的版面形式展現數據新聞,做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過目不忘。行業性的媒體不同於都市類媒體,它是服務於某一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的載體,這一性質和定位決定了它的版面形式不可能像都市類那樣新奇、花哨,但大數據傳播方式又天然地要求版面多一些新穎。筆者翻閱2014年出版的個別行業性報刊,有關數據化新聞報道的版面形式,與都市類報刊的同類素材版面相比,均顯得僵硬、生澀,堆砌跡象明顯,大大影響了報道內容。
筆者認為,行業性紙質媒體在大數據新聞報道的版面制作上要做到:既要鮮活、新穎,又要嚴肅、大氣。要做到如此“獨特”,在前期新聞策劃時,記者、編輯就要與美術人員做好溝通,表明報道的整體構想,讓美術編輯人員參與到策劃活動中來,群策群力﹔在具體制版時,記者、編輯要與美術人員做好對接,隨時提出意見和建議,確保版面達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行業性傳統媒體也要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上“有所作為”。大數據領域是個新生事物,要想將其運用到專業領域,除了要有懂專業知識和新聞傳播規律的人才(即行業性媒體記者)外,還必須招攬一批懂大數據設置、提取、歸納、分析的信息技術人才,加強隊伍建設。或者,出於人力資源成本考慮,行業性傳統媒體可以實施“人才升級改造工程”,支持在崗的編輯、記者脫產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技能培訓,多措並舉打造一支能適應當前傳媒變革的採編隊伍。
三、結 語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媒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媒體融合成為當前和今后發展趨勢的背景下,行業性紙質媒體依托大數據開展傳播手段的變革,有其現實必要性。媒體間競爭的日益殘酷和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又使得行業性紙質媒體依托大數據開展傳播手段的變革顯得格外緊迫。筆者認為,要實現行業性紙質媒體有效運用大數據傳播手段,其必要的路徑是:做好重大新聞主題的策劃,有的放矢﹔在數據的獲取、解讀和傳達層面上,做到有效、科學、准確﹔版式結構的設計要新穎醒目,做到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 吳楠,王廣祿.數據新聞:大數據催生的新聞傳播方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2-17.
[2] 喻國明,李彪,楊雅,李慧娟.新聞傳播的大數據時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 沈浩,談和,文蕾.數據新聞記者的數據素養[J].青年記者,2014(7).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