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點擊查看】
人民網8月17日電 人民日報今天在經濟周刊版面發表記者調查《在線教育為何還要租教室》、評論《莫成“互聯網+”攔路虎》及延伸閱讀《各地優化“互聯網+”審批政策》,重點關注“互聯網+教育”話題,並在頭版提供導讀。文章指出,時下不少做“互聯網+傳統行業”的企業都會碰到審批障礙,這已成為一個共性問題。這些障礙是因為互聯網創新跑得快,原有針對傳統行業的審批、監管政策跟不上新形勢,才拖了“互聯網+”的后腿。
《在線教育為何還要租教室》一文中,記者採訪了目前在線教育行業的領軍網站“滬江網”,滬江網目前注冊用戶超過8000萬人、付費學員超過300萬人,卻因為無法達到“負責人具備教學資格並從教5年以上”“線下教學用地”等地方監管政策的要求,至今也沒有拿到當地的網絡教育資質。幸虧有教育部遠程教育資質,才沒有耽誤企業的轉型和發展。滬江網聯合創始人於杰表示,滬江網是幸運的,但一些中小互聯網教育企業,卻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們還是希望能拿到當地的網絡教育資質,堂堂正正地做在線教育。”
記者在採訪手記《莫成“互聯網+”攔路虎》一文中提出,面對“互聯網+”新生態,管理應有新狀態。互聯網企業不僅需要政府推進簡政放權改革,更需要解決“互聯網+”在現有審批制度中“不匹配”“不聯動”“有空白”等堵點,這些堵點往往造成審批時間過長,可能會讓相關企業錯失市場機遇。
目前,各地已經有一些優化“互聯網+”審批流程的做法推出,《各地優化“互聯網+”審批政策》一文介紹了上海市及江蘇省積極調整審批政策適應“互聯網+”的行動與經驗,政策已經聚焦打通“互聯網+”審批環節的障礙。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