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視劇需重題材、重編播
我國影視劇制作規模龐大,但制作水平良莠不齊的狀況已經為無數相關從業者詬病。每年超過萬集的制作量,真正能夠被電視台消化的隻佔其中二分之一左右的比例,片方與播出平台間的博弈和對抗也愈演愈烈。重點大劇要爭奪一線播出平台,中小劇目則緊盯二三線播出渠道。電視台每年劇集採購預算規劃得更加精細和苛刻,平台競爭非常激烈。
對電視媒體而言,不同電視劇的題材選擇,背后涉及的是類型觀眾對收視和市場話題的貢獻度。以古裝偶像劇為代表的各類偶像劇之所以備受關注,看中的就是偶像背后狂熱粉絲的輿論制造能力。根據頻道受眾群體的特點對電視劇題材和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定位,打造特色劇場吸引核心受眾,是電視媒體在劇集選擇時需要注重和考慮的。
“一劇兩星”政策執行半年以來,黃金時間段整體收視縮水明顯,再加上近期在《虎媽貓爸》后接檔的多部劇集未有任何內容和題材亮點,進入6月以來,各電視台黃金時間段電視劇的收視整體下滑,反而是湖南衛視憑借古裝偶像劇題材打造的周播劇編排凸顯收視競爭力。但是周播劇編排的風險和成本都居高不下,並不是能夠輕易模仿的編排形式,即使是湖南衛視也是在嘗試三年之后,最終形成依靠不同類型的偶像劇打造針對性劇場欄目,吸引年輕群體並帶動收視的策略。
四、結語
對於電視媒體來說,“內容為王”覆蓋了內容資源規劃、定位、內容編播、節目/欄目/頻道營銷等眾多環節。對自身內容建設的優勢資源重新進行盤整定位,建立有效的內容創新和內容生產激勵機制﹔對重點類型節目進行有策略的資源配比和協調,增強節目的可持續發展和調節能力﹔深度挖掘內容資源的跨渠道、跨領域開發及合作,促進內容資源的多次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將成為電視媒體打造內容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作者單位:尼爾森網聯研究部)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