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媒體語境中大眾文化新趨勢【2】

——以門戶網劇為視點

朱  沁

2015年09月09日14:3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去批判和“去”批判

就新趨勢來說,無疑是給后現代主義一個大的滋養環境,暫且不談后現代主義淵源已久的哲學精神本體,單單對於新媒體環境而言,單單對於中國當代影視文化而言,后現代主義大概的標准就是標志著一種新文化形式、文化風格、文化邏輯,顯而易見,后現代主義與文化本身緊密相連。那在很多網絡影視藝術作品中,去批判不僅僅對自我和藝術本身的審視,也是對社會文化、大眾價值觀的批判和觀察。而“去”批判是消解一種初始的批判形式,去除固態的批判,讓藝術呈現最本真和原始的狀態。追求娛樂性、藝術性、作者性的理論都使其開放和自由,進一步把受眾和藝術捆綁在一起。作為一種思想風氣,它以一種無深度的無中心的無根據的自我反思的游戲的模擬的折中主義的多元主義的藝術反映這個時代性變化的某些方面[4]。時代的變化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促進了大眾文化在跨媒介傳播中的差異,也促進了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演變。

為何要以門戶網劇為代表,一是因為它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受眾程度非常驚人,就《報告老板》網劇為例,播出以后累積點擊量超過了九千萬,幾乎成為了自制網絡喜劇的代表作品﹔二是因為它的表現方式有很多涉及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元素,它所引發的一系列大眾輿論性的話題已成為了某種潮流的傾向。因此這裡的“某種”潮流,應該就是大眾文化和新媒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即: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去尋找后現代主義表達解決倫理問題的一種傾向。當然,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環境下最大的動力:營銷。

任何戲仿作品所戲仿的對象都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神聖性,它的崇高感已經牢固地積澱為大眾心理定勢。所謂戲仿就是瞬間抽掉神聖腳下的崇高聖壇從而享受極速心理落差的刺激和快感。這就是戲仿文體的極速矮化[5]。筆者認為《報告老板》《名偵探狄仁杰》等都有這種戲仿主體性,也有戲仿的創作前景。是源於受眾,並立足於受眾的。把傳統定式的形象進行解構和重塑,服務於大眾文化本身。后現代主義是一種文化風格。在這裡,網劇有了一個多種角度的思考。它可以是洪水猛獸,主體性的負面可以帶來高度自由化的偏激附屬,如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倫理感,消費性元素,黃色暴力普遍化等。它也可以是先驅者,帶領群眾去思考自己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內涵,也可以承載和回溯本身的傳統文化,更可以對整個影視媒體環境進行批判和褒揚。這些都離不開人本身對價值觀的一種思考。很多門戶網劇試圖想要去批判或者說形成“去”批判的趨勢,所帶來的大眾文化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但就事實而言,縱觀當下整個新媒體網絡影視環境,后現代主義的思潮並沒有形成體系和有意識的完善,對於每一個藝術作品本身,其背后的消費性、娛樂性、政治消解、倫理逃避等問題並沒有隨之消失。

四、結 語

國人對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是重視又熱忱,圍繞著科技創新,引領網絡信息化朝著科學而健康的方向發展是未來的趨勢。因此,對當下影視藝術的思考和展望已經無法避免跨媒介的前提。大眾文化的新趨勢必然是個體牽制著媒體,媒體引領著個體,人們喜歡看什麼樣的故事是新媒體創作者提供和選擇的,而新媒體影視藝術具有自發性意識和潛質,創新能力能夠前瞻輿論導向,因而引領受眾,培育大眾審美環境。當然,當下可能還缺少一些制約和平衡。當下很多門戶網絡劇都有很強大的力量去引領某種文化的走向,無論以任何形式,如戲仿、暗喻、拼接,與傳統或近或遠,都在建構一種新的敘事模式,也在解構任何一種不利於傳播本身的模式在未來,新媒體跨媒介網絡劇是否會真正解決人類的倫理問題等,還有待考察。

參考文獻:

[1] 龍迪勇.敘事學研究的跨媒介趨勢——“跨媒介敘事”學術研討會綜述[J].江西社會科學,2008(8).

[2] 張歌東.數字時代的電影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3] 顏小芳,晏青.新媒體與文化發展的困境及路徑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4] (英)特裡·伊格爾頓著.華明譯.后現代主義的幻象[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5] 戴錦華.霧中風景 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