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紙媒新視覺觀感對副刊的異化【2】

蘇世勝

2015年09月09日14:3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文學性是副刊不能割舍的根

任何東西沒有質量就會失去生命,新聞報紙是這樣,副刊更是這樣。

傳統意義上的副刊,就是以刊載散文、詩歌、小說、雜文等為主要內容的報紙文學園地,它從誕生之時起,就以傳播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為使命,成為報紙版面的新銳陣地。特別是在“五四”時期,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報紙副刊以犀利的語言,清新的文風,精辟的思想,喚醒了國人沉睡的靈魂,凝聚了社會的向心力,增強了民族的榮辱感,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思想啟蒙,推動歷史進步的文化利器。

這種潛移默化的感召力是文學固有的特質,這種感染力是文學在人類心靈深處散發的光彩,這種思想鋒芒是文學引燃的人性火花,文學的精神作用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對於一份報紙來說,新聞決定它的地位,副刊決定它的個性和品位,副刊放棄了文學性,自然喪失了個性和品位”[2],可見文學性是報紙副刊生命的根,它傳承著民族基因,與報紙的新聞性共同肩負著傳遞時代聲音,鞭笞假丑惡,弘揚真善美重任,是不能分割的整體,有很強的互補性。如果把新聞比作沖鋒陷陣的輕武器,那麼副刊就是在后方馳援的重火力。因此,在新媒體以靈活、便捷、神速的傳播手段與紙媒的競爭中,報紙的改革必須要揚長補短,立足本質上的創新,質量上的提升,絕對不能避實就虛。

相形之下,一些報紙副刊改革,多在形式上找新奇,不在內容上練苦功,削弱了副刊的文學功能,所刊作品都是一些空泛之作,賞草看花,遙星嘆月,逗鳥遛狗,落發傷感﹔要麼就是茶余飯后的瑣事,招風受涼,家長理智,拖地洗澡﹔再就是情與殤的靡音,心境落寞,情感焦灼,爭風吃醋,乃至對物欲的賞目,權貴的迷戀。作品不去觸及思想,不敢碰撞靈魂,不願涉獵人性,不關注百姓蒼生的冷暖和社會變革的現實生活,單從形式上看很跟潮,讀起來則淺薄無味,平庸乏力,記敘的多是狹隘的個人際遇,抒發的是小資情調,都長著一副面孔,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沒有可賞閱借鑒的東西,更談不上啟迪心志的精品力作了,副刊的文學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美學價值在漸次褪色。這樣的作品包裝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隻能是文字垃圾。

所以,副刊一定要處理好形與神的關系,著力在強化文學性、可讀性、思辨性上開展新探索,滿足不同階層讀者的需求,不是簡單地去文學化討好讀者。

人類文明不僅需要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在社會變革的轉型期,人們的價值取向面臨著新的考驗,對生活的認知出現了多元的審美,意識形態的爭奪汐起潮漲,在強大的物欲誘惑下,心靈的圍牆很容易被沖垮,精神的清流不免也會被浸染,文學成了世道人心最后的冷暖,副刊的文學性不僅滿足了人們這一層面的需求,而且在大商業化的精神重建中將會產生無形的動能。

三、結 語

不難看出,文學副刊的根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休閑類副刊則是新興商業文化派生的消費快餐,兩者本來就不是同一載體,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應該把文學副刊和休閑類副刊區別開來,讓讀者去選擇。但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不能缺乏文學性,沒了國魂民粹的文化元素。因此,報紙副刊在順應時代的變革中必須樹立大文化意識、品位意識、審美意識,“把握自身的特點與規律”[3],為社會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產品。

社會的變革與進步,都有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經過大浪淘沙的洗禮,報業經營市場的不斷完善調整,人們對文化消費的理性認識與過濾,文學副刊依然會以新的面貌回歸其屬性的本真,這是它頑強的文學生命所決定的。

參考文獻:

[1] 王蕾.黨報副刊應當凸顯的特質[J].新聞戰線,2014(8).

[2] 毛雨森.文學生態視覺下的報紙副刊[J].新聞戰線,2015(5).

[3] 謝立慶.副刊研究:尋求理論創新的基點[J].新聞戰線,2008(11).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