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面臨巨大沖擊,甚至引起一場傳統媒體恐慌,那麼傳統媒體在新媒體語境下到底有沒有生存空間?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進而剖析二者的本質,發現新媒體實際上是一個民間輿論平台,而傳統媒體則為正規組織引導平台。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生存之道,即走“權威新聞”道路。最后,辯証討論權威新聞與新聞客觀性原則之間的關系,論証二者並非沖突矛盾關系,從而為傳統媒體做權威新聞在理論上掃清障礙。
關鍵詞:傳統媒體﹔生存﹔權威﹔新聞
當下,傳統媒體面臨著發行量“斷崖式”的挑戰,各大傳統媒體紛紛解散記者部,解散深度部,讓記者出去跑活動、辦企業,傳統媒體新聞界人士人人惶恐,甚至整個新聞業都在唱衰自我。事實上,傳統新聞媒體真的已經沒有生存空間了嗎?本文將簡要分析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找出兩者的本質區別,並從中找出傳統媒體生存空間。
一、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
當下,新媒體所營造的傳媒環境與傳統媒體環境相比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傳媒環境逐漸解構了傳統新聞生產與傳播方式。最早的博客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媒體,它直接消解了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過程,使得生產新聞信息的不一定是專業的傳媒組織或機構,這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第一次沖擊﹔接下來是微博,它使得個人媒體可以具備強大的大眾媒體的傳播能力,消解了傳播過程,這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第二次沖擊﹔最后是微信,它使得人際傳播同樣也可以具有大眾傳播能力,消解的是私密途徑,這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第三次沖擊。
的確,在一步步的對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沖擊和消解過程中,傳統媒體人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隻有專業化的媒體單位或組織才能生產、傳播新聞的壟斷新聞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都可以生產新聞、傳播新聞,而且還能跨區域的在新媒體上在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傳受者之間的角色在一次次的信息增殖中不斷變換。相對於傳統媒體時代的媒介環境,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環境更加自由,個人參與感更加強烈,因此也更受大眾歡迎﹔另外信息變換也更加頻繁,不再需要等待傳統的新聞周期,受眾隻要動動手指隨時能在新媒體上獲得新聞信息,相比報紙時代的日更或廣播電視時代的時段更新具有更好的效率。
既然如此,那麼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衰落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其消亡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筆者認為,即便新媒體在時效性等多方面給傳統媒體帶來巨大沖擊,並且在逐步消解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的生產過程,但傳統媒體也還是不到唱衰自我的時候。這其中的原因就要從新媒體的性質說起。從性質上來講,新媒體屬於民間輿論場的集散地,也就是說新媒體是提供給百姓分享自己身邊新鮮事或一些具有較強刺激性的事件給跨區域存在的網民,並就其中令人感興趣事件進行討論和發表言論的一個平台。既然如此,那麼新媒體的新聞信息生產者和傳播者是無組織的分散大眾,沒有組織即沒有嚴格的規則,中國古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樣一來,新媒體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種無序化的存在。無序化存在的大眾在面臨某些涉及公平正義的道德問題時會根據固有的認識框架和事物處理框架聚集公眾情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匯聚民意,推動事件向良好方向發展。但若是面臨前所未有的事件時,則會陷入一片慌亂和恐慌,一方面由於大眾缺乏認知新事物的圖式與框架而無所應對措施,另一方面就是缺乏權威聲音的引導,缺乏可信任的對象,這種情況下的“討論與辯証”已經毫無意義,因為大眾根本不清楚應該相信誰,在沒有認知的基礎上是不能夠做出判斷的。
新媒體所無法完成的就是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從傳統媒體性質上來講,傳統媒體是專業化的單位或組織進行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活動的主體。傳統媒體是專業化的媒介組織,無論是組織本身還是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都有一定規則,這是一個有序化的組織。另外,讓新媒體所無法取代的是,傳統媒體有長期積累形成的“權威”,一方面是專業化新聞信息內容生產的權威,另一方面則是在突發事件或未知事件時刻引導公眾的權威。誠然,傳統媒體資源未必有新媒體資源豐厚,但是其權威性卻可以在危急情況下為公眾免去篩選信息的繁雜,直接告訴讀者哪個信源可靠,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引導公眾。在關於馬航MH370事件的報道中可窺一二,該事件並非新媒體引導新聞信息走向,而是專業媒體不斷提供解讀,用權威進行報道,安撫公眾的恐慌情緒。
為此,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突破轉型也可從下文論述的兩個方面進行嘗試。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