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5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突發事件電視報道的后方編輯執行要點

陳超  李帥

2015年10月26日13:15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盡管國內對於突發事件還沒有統一定義,但各家說法中都離不開“突然發生”、“負面”等關鍵詞。突發事件,尤其是災難性突發事件報道對傳統電視媒體來講具有天生吸附性,主要表現在,突發事件在公眾中有強烈關注度。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需求層次理論劃分,安全是人類的第二層次需求。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后,人們往往需要通過源源不斷的信息了解情況,從而判斷自身安全等級及事件走向。巨大的新聞價值會使媒體拼勁全力,盡可能接近真實進行專業報道。扎實深入的現場新聞報道,往往能讓媒體在激烈競爭中突圍。觀照目前國內電視媒體發展趨勢,相當一部分省級電視媒體和實力較強的市級電視媒體,開始將公共頻道打造成專業化新聞資訊頻道。但要想在擁有強大資源的國家級媒體和具有快速發布特征的自媒體下生存,做好突發事件報道(特別是本地突發事件與重大突發事件)勢在必行。地方電視新聞頻道若能抓住突發事件報道先機,不僅有利於掌握話語權、化解社會危機,對塑造新聞品牌,打造專業化新聞頻道,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業內人士認為,廣播電視媒體的突發事件報道體系,不僅應該使突發事件報道順利進行,還應具備嚴格把關、認真梳理、全面協調三個主要功能。而要讓這三個功能各司其職、相輔相成,應該擁有一個強大的策劃編輯平台。作為編輯平台組成部分,后方編輯應具有獨立預判思考、加工活用前方信息、統籌各方聲音的能力。從突發事件報道周期看,筆者認為應急報道機制中,后期編輯工作有以下幾方面執行要點。

一、突發事件報道初期

最理想的突發事件報道,是在事件發生最短時間內報道團隊抵達現場,將前方情況告知觀眾。然而現實卻存在諸多困難。一般認為,除了國家級媒體權威發布外,採用自家記者發回的報道可信度最高,但派出記者到達現場存在時間差。突發事件初期,信息需求量和消息發布上會失衡。在自媒體環境下,事發地發出的信息呈現碎片化特點,而失真消息甚至謠言都可能混在當中出現。

對后方編輯而言,這個時期最為關鍵的工作是厘清聯系方式,梳理信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首先,了解前方信息。包括確認統計前方各路記者、攝像的手機、微信、QQ等聯系方式,迅速梳理聯系簿和工作QQ群、微信群,統一文稿提交和傳片公共郵箱。

后方編輯需要向前方確認直播設備各參數,為之后直播連線報道信號收錄做好准備。

第二,梳理消息來源。目前地方台突發事件報道中消息來源有:

1.國家級媒體和通訊社。掌握央視各時段、各欄目播出新聞,可充分利用央視網實時更新的“欄目大全”板塊(http://cctv.cntv.cn/lm/)。留意央視新聞客戶端發布的及時信息。

除了搜羅新華社發布的文字稿件外,編輯可瀏覽“新華社電視節目素材交換系統”刷新視頻列表信息。還可利用“新華社全球連線系統”,申請與新華社前方記者視音頻連線,拓寬消息來源和渠道。

2.突發事件所在地電視媒體。若突發事件發生在省內,省級媒體可充分使用通聯系統。若事件所在地在省外,則留意“中國公共電視新聞網”(CPTN)或“城市新聞網絡交換平台”等系統,查看相關地方台上傳內容。

3.圖片提供商。一般來說,初期最容易獲取文字及圖片消息。除了國家級媒體發布官方圖片外,漢華易美(CFP)等圖片提供商也會提供現場照。保証照片的真實性,並利用在線系統跟進事件最新進展。

4.認証微博及視頻網站信息。一般情況下,突發事件所在地區主流媒體(尤其是地方黨報、都市報)、利益關系部門(涉事單位、救援部門等),會通過認証自媒體發布相關消息。各地拍客和民眾也可能將現場視頻上傳視頻網站。編輯可將此類視頻搜集下載,便於稍后視頻編輯使用。還可嘗試聯系利益關系單位宣傳部門提供圖片和視頻資料。

為了方便各檔新聞欄目共享突發事件視音頻內容,以及報道中后期查找整合播出內容,可在電視台媒資系統建立突發事件專區。根據日期,設立子文件夾上載素材。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