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1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黃克功案件》:電影市場化背景下主旋律轉型探索【2】

趙蘭靜

2015年12月28日09:4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敘事:加入商業電影元素

《黃克功案件》不僅還原了歷史案件的真相,還以高明的敘事方式將故事情節開展得扑朔迷離,影片敘事融入了較多商業電影元素,採用的敘事結構和敘事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敘事規律,開創紅色電影的新模式。

(一)敘事結構:倒敘和插敘

《黃克功案件》的敘事結構不同於傳統的紀實類電影,影片以倒敘和插敘的方式使情節在案情推理的線索下展開,同時,在連續地設置疑問、解決難題的經過中扣人心弦,吸引受眾注意力。

《黃克功案件》中,採用倒敘的方式交代事情的結果,進而追溯原因,探明真相:抗日軍政大學女學生劉茜死亡,犯罪嫌疑人是第十五隊隊長黃克功。接著設置懸念:她是怎麼被殺死的?她為什麼被殺死?隨著雷經天和胡耀邦對案件的調查,影片以回閃鏡頭的方式進行插敘,敘述黃克功與死者劉茜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黃克功的殺人動機和殺人方式,並最終使真相水落石出。

(二)敘事方式:陌生化敘事和還原

陌生化敘事是指利用新奇的情節敘事達到一種陌生化的效果,從而為受眾提供全新的觀影經驗。《黃克功案件》中的陌生化敘事在於打破了以往傳統主旋律電影對於領袖刻畫的刻板印象,影片通過細節描寫和刻畫,還原了作為普通人的領袖,把領袖拉下神壇,從而把一種與眾不同的、陌生化的藝術形象通過影片展現出來。影片中對於偉人形象的刻畫,生動表現了他們對於人情世故的思考。面對因殺人被關在監獄裡的昔日恩人,賀子珍不顧警衛阻攔硬闖監獄並痛惜流淚。面對黃克功一封請求戴罪立功的書信,毛主席一樣會猶豫不決,痛惜萬分。

還原是指在主旋律電影中,將以往被忽略的政治人物和歷史片段在電影中進行還原。《黃克功案件》中對歷史還原的一個重要人物是胡耀邦。胡耀邦作為重要領導人之一,卻在主旋律電影中長期缺席。《黃克功案件》中,胡耀邦作為公訴人,他的調查對案件走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電影中塑造的胡耀邦是一個公私分明、堅決果敢的形象,他的特寫鏡頭較多,基本採用平視視角拍攝,這種“求真”的敘事方式,表現出對歷史的尊重。

(三)敘事視角:平視視角

《黃克功案件》最初劇本是以毛澤東和賀子珍的視角來探討對案件的法理審判,后來劍走偏鋒改為以雷經天的視角來看待整個案件過程。整部影片打破了以往傳統主旋律電影的“突出高大形象”的管理,採用平視的視角客觀冷靜地進行情節敘事,同時也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立體形象。

作為影片的敘事焦點,雷經天並不是傳統主旋律電影中的高大形象。他的出場設置在具有一定喜劇氛圍的審判農村離婚案件上,由於法律的不健全,也並不能凸顯其高超的辦案能力,甚至對於中央委托給他的辦案事宜,他也百般推辭。黃克功對自己有恩,然而自己要受理的案件就是昔日的恩人,他也表現出矛盾和掙扎。這是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人物形象。此外,黃克功在這部影片中是以反面形象出現的,但是電影並沒有和傳統的主流電影一樣對反面人物的鏡頭拍攝採用俯視的形式。一方面,影片既表現了他的英勇,如隻身一人制服脫缰的馬,如對日本侵略者表現出來的視死如歸的民族大義。另一方面,電影也反映出人物的另一方面性格特征:居功自大。總之,《黃克功案件》採用平視的敘事視角,客觀冷靜,避免了主觀意識形態的影響。

四、視聽:獨到的視聽語言運用

(一)中近景鏡頭的運用

《黃克功案件》中運用較多的近景鏡頭表現出了人物內心面對法律和人性時的矛盾和掙扎。黃克功面對雷經天第二次審問時的近景鏡頭,表現出了他內心的驚慌﹔雷經天在得知黃克功故意殺人后的近景鏡頭,表現出了對主人公恩情報答和法律審判之間的掙扎。影片通過中近景鏡頭營造客觀敘事環境,同時使觀眾和影片產生共鳴和互動。

(二)色彩中偏冷色調的運用

《黃克功案件》影片在色彩上大多運用偏冷色調。一方面,這與刑事案件題材相統一,另一方面,影片的敘事設置借鑒懸疑偵探片的手法,偏冷的色調處理可以出色地表現出電影的懸疑色彩,吸引受眾注意力。

影片在剛開始採用的是黑白色調,敘述了雨中的殺人情景,從而渲染了恐怖的氛圍。影片的調查和審判過程則以偏青灰的色調為主,這一方面與當時的客觀環境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與回憶和回放鏡頭相區分。影片少有的暖色調運用出現在主人公黃克功回憶起和被害女學生劉茜在一起的溫暖時光中,這是與黃克功對愛情的願景相符合的。冷暖色調的對比烘托出黃克功復雜的人物形象——一個革命者對愛情抱有憧憬,卻又不知道何為愛情。

(三)聲音中自然音響和配樂的運用

在電影中常運用各種聲音,以此來烘托氣氛和敘事。《黃克功案件》中主要運用到兩種聲音:自然音響和配樂。

《黃克功案件》的自然音響主要有雨聲和馬鳴。雨聲的作用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在影片的開場展現的殺人現場中的大雨,此時的雨聲主要表明環境,同時增添了影片的恐怖。另外一處是雷經天回憶長征中黃克功對自己有恩時的雨天情景,烘托出人物內心的矛盾和掙扎。馬鳴主要出現在對黃克功的審判時,馬鳴既表現出對黃克功這一昔日英雄人物的不舍和惋惜,同時也極大地感染了觀眾的情緒。

《黃克功案件》的配樂有兩種類型:緊促型和哀婉型。緊促型在影片中有較多呈現,常用在對案件的審判和調查,主要作用為調動觀眾情緒,推動高潮來臨。而哀婉型的配樂則主要出現在影片最后雷經天對自己的“三個死刑”的闡述中,此時配樂的運用起到了加強情感的作用。

(四)留白的運用

留白是指“說話或寫文章時,有意不把話說完或說清楚,留下一定的空白,讓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的一種修辭方式。”③電影中常使用的留白,是指“通過空鏡頭靜默與敘事結構的鬆散、敘事節奏的緩慢甚至停滯,使留白變成了抒情的載體”。④《黃克功案件》中的留白方式主要為鏡頭的靜默和敘事的停滯。

《黃克功案件》中有較多的鏡頭留白的運用。比如中央委托雷經天審判黃克功的案子,雷經天諸多推脫,中央人員問他“到底是能還是不能”,雷經天特寫鏡頭有較多留白,這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斗爭和矛盾。此外,在賀子珍找毛澤東商量黃克功案件的時候,毛澤東和賀子珍隔著窯洞門口對望,此時,影片給了較多的留白,這也反映出二人內心的掙扎,同時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五、小結

《黃克功案件》是在電影市場化背景下對主旋律電影轉型做出的一次有益探索。影片融合了商業電影元素,試圖做到紅色電影和商業電影的有機結合,從而打破傳統主旋律電影的窠臼。《黃克功案件》通過對富有傳奇化色彩的題材的選取以及對影片人性、倫理的填充,實現在題材上對傳統主旋律電影的超越﹔通過敘事結構、敘事視角的創新,實現在情節敘事上對傳統主旋律電影的突破﹔此外,影片獨特的視聽語言的運用,使得電影對今后主旋律電影的轉型提供了有益借鑒。

然而,《黃克功案件》並沒有完全掙脫傳統主旋律電影的套路。比如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敘述作為領導者的毛澤東的回信對於黃克功這類小角色命運的重要影響﹔影片通過對蔣介石包庇部下的事件對比烘托共產黨和毛澤東的公正執法,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

注釋:

① 滕進賢. 增強責任感,為提高影片的思想藝術質量而努力——在1989年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J].當代電影,1989(2)

② 彭濤. 中國電影史鏈條上的主旋律電影及其未來走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2)

③ 轉引自中國知網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http://gongjushu.cnki.net/refbook/detail.aspx?db=crfd&RECID=R2011093210000161

④ 周曉璇,李煥征. 論“留白”在電影《城南舊事》中的應用[J].電影文學,2011(17)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 來源:《視聽》2015年第12期)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