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1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瓶頸與新變之路

關子軒

2015年12月28日09:5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以《南京零距離》為代表的民生新聞節目引發了電視新聞改革的熱潮,創造了許多奇跡。然而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至今,一些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本文從民生新聞的產生出發,論述當前民生新聞節目遭遇到的同質化、低俗化、缺乏深度的瓶頸,從打造欄目品牌形象、提升新聞品質、利用新媒體突圍三個方面對其未來新變之路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視民生新聞﹔品牌形象﹔新聞品質﹔新媒體

21世紀初,中國電視新聞界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就是地方電視台走在了新聞節目改革和創新的前列。2002年1月1日,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城市頻道推出一檔新聞直播節目——《南京零距離》,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收視率不斷攀升。《南京零距離》這種類型的新聞節目,在用“時政新聞”或者“社會新聞”對它進行新聞分類都不合適的時候,它的主創人員提出一新的新聞概念——民生新聞,用它來概括這類新聞似乎更加貼切,很快“民生新聞”這種新概念新聞便得到了新聞業界和學界的廣泛認同。一股“電視民生新聞熱”席卷全國,各大電視台紛紛舉起了“民生新聞”的旗幟,如湖南台的《都市一時間》、湖北台的《經視直播》、安徽台的《第一時間》、雲南台的《都市條形碼》等,都是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產物。

何謂電視民生新聞?正如湖北台《經視直播》的欄目口號“經視直播,就在你身邊”所著重強調的“你身邊”,即“這樣的新聞關注的對象是平民百姓,反映的內容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他們在生活中的所遇、所做、所惑、所想,是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心靈狀態。”①簡單來說,民生新聞就是關心群眾生活、服務百姓利益的新聞,報道的目的更多的是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和解答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民生新聞作為一種以大眾為收視對象的新聞樣式,它的崛起體現了中國新聞自身發展的規律。”②

一、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瓶頸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關心國計民生,報道的都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是家家戶戶都可能碰到的,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和實用性。老百姓很樂意去接受這樣的新聞節目,所以電視民生新聞有著廣泛而堅定的群眾基礎,這是它不容忽視的優勢。但是隨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不斷推進,在表面繁榮大好形勢之下,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許多問題和不足日漸暴露,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己走到了一個瓶頸期,其中主要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節目編排同質化

隨著“電視民生新聞熱”的蔓延,一時間民生新聞節目在各個電視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綜觀這些民生新聞節目,就會發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同質化現象嚴重。

首先,欄目的名稱都很相似甚至雷同,如《直播北京》《直播南京》《直播鄭州》《直播西安》﹔再如《大剛說新聞》《百曉說新聞》《阿六頭說新聞》,以及安徽台《第一時間》、溫州台《第一時間》和《南京零距離》《溫州零距離》等。並且播出時間大多集中在晚上六點至七點這個時段,缺乏對本地受眾特定收視要求的調查。

其次,欄目的板塊設定、內容編排相似。因為從形式上模仿已經出現的民生新聞欄目,門檻很低。有的電視台為了增加收視率,根本不考慮本地區的市場情況,盲目地跟風效仿,尤其是在同一地域范圍內,不同頻道創辦了多檔相似的民生新聞欄目。

再者,欄目報道的新聞事件重疊。“兵家”必爭的地方能夠提供的新聞資源有限,卻有多家媒體爭搶同一新聞題材,導致了民生新聞題材的重復使用,同樣的一個事件稍作修改會換湯不換藥地出現在不同的節目中。同時由於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普及,這些原本在電視上播放的新聞,可能早已在微博、微信當中發布,受眾已經有過大致的了解。

齊白石曾有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亡。民生新聞欄目如果還繼續用同樣的板式、同樣的編排,甚至同樣的題材,沒有創新,那麼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電視民生新聞將無法真正在市場上佔據優勢。長此以往,勢必會被市場淘汰,逐漸消亡。

(二)節目內容低俗化

隨著近年來電視民生新聞在全國的火爆,新聞欄目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有的民生新聞欄目為了吸引觀眾的視線,不惜將內容向低俗化靠攏。

在市場化運作的今天,電視欄目過分的強調髙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導致一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盲目吸引觀眾注意力,追求高收視率。它們利用觀眾的“窺視”心理,釆取了一種無條件地迎合觀眾口味的方式方法,把“奇”“趣”“腥”“性”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尺度。有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以現場追擊為噱頭和賣點,以直擊低級場所為主打節目,所以在節目中出現了許多婆媳吵架、鄰裡糾紛、夫妻不和、婚外戀、第三者插足的內容。這樣的事件對於新聞當事人來說是個人隱私,對於觀眾來說,這些關於他人私密的內容具有“窺視”的價值,滿足了其窺視欲望。

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對一些低俗的事情加以報道,使得民生新聞逐漸偏離新聞節目發展的正常軌道,走向媚俗化。嘩眾取寵的內容隻能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流於庸俗,朝著低俗化方向發展。

(三)報道瑣碎,缺乏深度

民生新聞追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好事,但不能所有百姓的事都是新聞,都能用“三貼近”的原則來詮釋成民生新聞。有人對民生新聞做出這樣的概括:“雞毛蒜皮、雞犬不寧、雞飛狗跳、雞鳴狗盜”,雖是戲言,卻形象地點出了民生新聞給人的印象——瑣碎。③

在當前的一些民生新聞節目中,隻要涉及民眾生活,無論有無新聞價值,都詳加報道,結果民生新聞成了天災人禍、鄰裡糾紛、水管爆裂等生活瑣事的簡單堆砌。在連篇累牘的報道當中,新聞工作者根本無暇分析這些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

雖然播報鄰裡爭執、婆媳大戰、車禍事故、離家出走等事件比較容易獲得收視率,但是相當多的民生新聞工作者認為,這些內容過於瑣碎,多數報道隻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就事論事,缺乏對新聞的背景深度描述和挖掘,無法揭示深層的社會矛盾和問題。

報道內容缺少深度已成為目前電視民生新聞的一個通病,日復一日的吵架糾紛、漏水斷電、交通事故等現象報道充斥熒屏。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如果不能達到“以小見大、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長此以往,將會離電視民生新聞的初衷越來越遠,受眾的關注度也會逐漸降低。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