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3】

马  艺

2014年03月04日17:1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长期缺失。要想除此沉珂积弊,既要加强完善对新媒体的监督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调动社会、学校、媒体与家庭四方面的联动作用,构建四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高校的教育是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普遍不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实践基本处于空白。尽管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但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没能从我国的媒介生态的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

在实践上,只有少数大学生能通过有限的校园媒体资源去参与、体验媒介的运作,同时过程中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训,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在理论上,除了传媒相关专业学生,学校很少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展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或讲座。

(二)新媒体中“把关人”作用的缺位

教育并非一定来自课堂,大学生对媒体的接触、实践也是一种间接受教方式。新媒体所提供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对信息价值的判断或对事件思考方式的提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判断,甚至为他们形成价值观提供参照。在新媒体环境下,传者、受众的界限模糊,“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把关人”,但是专业素养的缺乏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难以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中是否进行把关,更多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与观念问题[3]。为了获得眼球经济,争取更多的受众,网络媒体的信息筛选加工往往只看市场标准,使得许多虚假、媚俗的信息充斥其中。新媒体公信力的降低和“把关人”的实际缺位,给大学生的带来了负面影响,会使他们形成重物质享乐,轻责任理想的风气。

(三)国内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不足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许多地区也纷纷出台文件,试水教育改革,但是始终无法撼动拥有悠久历史的应试教育体制。这使家庭和高校对青少年的培养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追求实用和速成。而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果是寓于长期、持续的教育之中的。这两者间的矛盾揭示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难以形成规模的社会历史根源。

此外,我国媒介资源有限而人口数量庞大的现状也使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行缺乏硬件支持,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同时,媒介素养教育缺少政府部门政策制度的支持和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门机构,这也是社会各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无法形成正确认识的根本原因所在。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