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5】

马  艺

2014年03月04日17:1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媒介方面

1.媒体和大学校园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介实践是双向互动的,大众媒介应与大学校园“联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传媒与校园联合发起一次“DV校园新闻制作”大赛,媒介专业人士走进大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大学生从拍摄—加工—制作全程亲自参与,最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媒体的某一平台播出,使同学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能收获到相应的媒介知识。网页制作大赛、校园新闻制作大赛等无疑都可以成为媒介与校园合作的最好形式。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知名主持人、经验丰富编辑人员、记者等走进高校,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增加大学生们对于媒介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于媒介的陌生感。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大学生被媒介的形式和内容“牵着鼻子走”,成为媒介的理智消费者而不是单纯地鉴赏、浏览传媒发布的信息或是仅仅热衷于新传媒所带来的新感觉。

2.媒介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媒介在信息生产和信息方面应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各式各样的传媒文化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带去强烈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媒介往往掌握着这些信息能否发布和传播的选择大权。媒介理应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积累知识,使每一位大学生在媒介所传递的正确价值导向中耳濡目染的逐步得到提高。因此,新闻工作者就应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努力提升自身的采编写基本素质,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这样才能引导那些辨识能力低的大学生认清真实的信息。最后,媒介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职业道道,对自己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承担相应的责任。

2004年,教育部宣布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这只能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量”达到了大众化教育的指标,而在“质”的层面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缺失,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开展相关课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发展大学生的自主判断力。(马艺,女,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李萍,女,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王丹,女,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盛双,女,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斯坦利?J?巴伦著.刘鸿英译.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5.

[2] 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9.

[3]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