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李春雷去世 近两月8位媒体人离世【9】

2014年05月22日10:33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 是什么压垮早逝媒体人

■长期“亚健康”受职业病困扰

刚拿起筷子,就接到采访任务的电话。夜班上到凌晨,已是浑身酸痛,本想回去睡个好觉,可躺在床上却已睡意全无睁眼到天亮。白天开了一天会,交稿后终于松了口气,可夜里做梦却被“稿件出错”给惊醒。这些对新闻记者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不规律的生活、不规律的饮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这一人群的健康大打折扣。【详细】

《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新闻圈内是个“小灵通”,很多时候他能第一时间获知信息。能够做到这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采访,他剩余的时间都在网上。长此以往,代价就是颈椎不太好。邓飞注意到,身边的同行,大多数都患有常见的职业病,如胃病、颈椎病等,大多数男记者还有抽烟的习惯,“尤其是写稿子的时候,不抽烟就写不出来”。【详细】

■收入与工作量挂钩

身体疾病与心理压力,是因记者的繁忙工作所致。曾经就职都市报的许文就是一个典型。同许多市场化媒体一样,许文所在的报社给记者的薪酬是底薪加稿费,底薪是固定的数字,稿费要看每月发稿的数量和质量。“光靠底薪,是没法支付日常开支的。”许文每月能拿多少钱,主要还是靠稿费,这样,发稿量就非常重要。“连做梦都在写稿子。有一次在梦里梦见写完了,兴高采烈的,醒来才发现是一场空。”许文笑道。【详细】

已经逝世的《南方都市报》记者过国亮,今年1月底因突发肝区疼痛,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在一份过国亮向社会求助,希望获得募捐的情况说明中透露,他和妻子均是报社采编一线员工,记者职业以稿件多少计酬,而他无法写稿,妻子又需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分身乏术,导致目前家庭收入微薄。目前月的医疗费用需数万元不等,恳请援助。过国亮离世后,20多家媒体联合倡议的“媒体人义助基金”宣布成立,希望能实现他“为那些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的同仁们免去后顾之忧”的未了心愿。【详细】

■信息爆炸带来竞争压力

在信息爆炸、资讯过剩的时代,在发行量、收视率等硬杆杆面前,传统媒体不断扩容,不停改版,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电视新闻栏目激烈竞争,不断扩容,浙江省电视台7个频道中,有5个频道每天的新闻播出量都超过了一个半小时,这还不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直播报道。可以想象,在严峻的竞争面前,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压力有多大。电视如此,报纸情况也类似。

在比拼效率、比拼实力的背后是媒体人的辛苦付出和竞争压力。媒体人尤其是新闻部的采编人员常年上夜班、常年睡眠不足、常年生活规律颠倒,不少人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与此同时,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媒体人难免心态浮躁,没时间“充电”,导致恶性循环,报道越做越浅,越做越毛躁,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心态自然也越来越糟糕。【详细】

■转型期放大传统媒体焦虑

徐行是杭州《都市快报》的副总编辑,去年底刚升职,管着新媒体、文娱等部门,今年才35岁,他是《都市快报》最年轻的副总。听说徐行自杀的消息,《都市快报》许多员工一夜难眠。徐行喜欢关注新媒体动向,但也承认新媒体转型的困难。参加同行的聚会,会与大家畅谈,表达观点,也向同行表决心,说接下来要大力度运营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

正当媒体人在共同探索转型之路之时,抑郁症却缠上了这条汉子。媒体业原本是一个高压力的工作,从业人员工作紧张、经常熬夜,都是寻常事。这是极易诱发抑郁症的一个成因。徐行一人肩挑新媒体部门和传统媒体的部门运作,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他离世后,许多媒体人在微博、微信上写下“今夜,我们都是抑郁症患者”。这句话,不无悲怆凄凉,道出了媒体人的深深忧伤。

纸媒转型是这一代新闻人的使命,转型固然重要,但爱家人、爱自己、爱人生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只有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才能积蓄走向未来的力量。【详细】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李岩)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