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大众媒体一直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作为媒体功能的配角,因此“科技记者”的从业现状不容乐观。在“科技记者”业务技能素养需求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构建提出科技记者从业素养体系框架和详细的指标体系,并就如何提高科技记者素养能力制定对策建议便显得极为重要。科技记者的素养体系应包括基础素养和综合素养,其中基础素养可从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来考核,综合素养可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来考核。
关键词:科技记者;素养体系;对策建议
曾获诺贝尔奖的白川英树先生认为:“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大众是需要科普知识的,而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最好渠道,所以进步的社会需要科学报道和科学记者,这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1]”科技记者是指从事科技信息采集、编辑和报道等科技传媒相关业务的从业人员,其从业领域主要包括科技报刊(科技期刊、科技类报纸等)、广播电视科学栏目、网络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以及专业的科学网站等。那么,当前我国科技记者的行业现状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科技记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呢?
一、科技记者从业现状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大众媒体一直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作为媒体功能的配角,而国外媒体则把科技新闻作为四大主流新闻之一。举例来说,美国电视台的科技类节目的播出时间占节目总播出时间比重的20%,日本为15%,而我国仅为6%[2]。可见,我国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意识还很淡薄,科技类节目的比重还较低。正是由于大众媒体对科技新闻记者需求的偏少,导致了我国科技新闻记者队伍阵容的薄弱。
不仅如此,我国新闻记者的培养又多采用传统的人文学科培养模式,由此培养出来的新闻记者大多数未接受过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育和系统训练,进而影响科技新闻记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因为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欠缺,以及对传媒新技术的了解有限,现有的科技记者并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科技传播的需求。
可见,我国科技记者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科技新闻记者阵容薄弱,科技记者呈现结构性缺失状态;二是科技记者自身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因此,研究和制定科技记者的素养体系,不仅有助于完善科技记者的培训、选拔和使用机制,加强科技传媒工作能力的建设,而且对我国记者的素养提升也有参考价值。
二、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
(一)素养体系的基本构成
科技记者的素养,即科技记者的素质,应为科技记者完成科技传媒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科技记者所需的素养可分为文化素养、岗位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等。在这五种素养中,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为科技记者的基本素养,即科技记者所需具备的阅读、写作等新闻传播的基本能力;而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跟科技传媒工作业务紧密相关,为科技记者的综合素养,涉及对科技内容的处理能力。这也就勾勒出了科技记者素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目前,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作为基本素养要求,是一般新闻记者所需具备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在此不做赘述。而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以前也仅限于单一维度的探讨,作为综合素养,就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必要进行指标的设计和评估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从态度与意识、知识、技能与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讨论素养问题。“态度与意识”指科技记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比如科学观念、对待使用信息的态度等;“知识”指某一方面的认知和记忆,如科学原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技能与方法”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技传媒的语境下,三者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支撑关系,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中的每个素养,都包含了态度与意识、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描述。本文还将对每个素养制定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传媒语境,得到和科技传媒工作相关的实践能力描述。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包括了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具体素养指标制定如下。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