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6期

透视“小时代”的华美光晕【2】

——兼谈青少年电影消费过程中的媒介素养问题

张皓宸 黄 玲

2014年06月10日14:0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青少年电影消费中的媒介素养问题

第一,青少年要认识到电影媒介的商业化问题。《小时代》之所以瞄准青少年市场与他们自身的消费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不一定全部都能够经济独立,却一定是全家人关注的核心,提出的要求全家都会尽量去满足,且并不必与其他人分享;同时,90后出生在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们的有了选择的余地,于是更多的人不仅仅追求物品的功能性,更多的是其所代表的“个性、态度”。小时代深谙青少年群体的消费特点,瞄准其消费能力。通过营造华丽氛围、利用青少年性格特点构建认同等各种方法抓住他们并最大限度激发他们消费能力,促成了《小时代》系列电影票房的一路飘红。正如影片发行方乐事影业总裁张昭也曾表示:“《小时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在中国开辟一个以青少年观众为主体的新的电影市场。” 郭敬明自己也坦言:“这个电影的状态和风格都是年轻化的,所以年轻人喜欢就是肯定。”

第二,培养青少年的电影媒介素养、教会他们“看懂”电影。这一点可以通过开设专业的课程,构建系统的培训项目来实现。电影媒介素养培训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其一,电影工业结构的了解,包括:电影商业运作的讲解、与影视作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其二,电影对社会及个人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其三,认识影片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比如:价值观、善恶判断等;最后,电影的表现手法,例如:劝服手法、特技制作等。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成人和青少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量之大,内容之复杂超出我们的想象。长期缺乏正规、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大众媒介时手足无措,却仍在完全不自知的情况下,不加选择且毫无节制地追随大众传媒的引导,无论是非好坏,照单全收。

电影媒介素养的训练能够帮助他们在消费电影时更加理智客观地对待媒介、分析信息,在纷乱的信息大潮中学会独立思考,客观地拆解,理性地欣赏,而不至于沉溺在光影信息中无法自拔。

参考文献:

[1] 张艳秋,裴凌罡.美国青少年素养教育:渗透?保护?参与[J].当代电影,2011(7).

[2] 张岩雨.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D].北京大学,2011.

[3] 彭洁云.郭敬明:从作家变身商人 开启创富小时代[J].国际金融,2010(3).

[4] 张卓.郭敬明—明利场[J].人物,2013(7).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