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策略
1.明确目标,调整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文笔者论述了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数字出版专业因为继续沿用传统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数字出版人才要持续发展,就必须符合数字出版企业的需要,因此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数字出版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主要是输送给网站、电子图书、网络期刊、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数据库出版、Apps出版等数字出版产业中去工作。高职院校的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是围绕此类企业人才实际需要而展开的。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除保留传播学和出版编辑学等传统理论核心课程,应更多的要把重心放在Apps出版、数字出版概论、电子书等数字出版的专业技能课上。例如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在对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所做的调整,学院在保留了网络编辑中新闻学和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传统专业课程同时,把更多的课程调整为技能实训课,并在学生大三的时候开设数字出版、数据库出版等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在江西各大网站上岗率达80%。
2.优化专业教师队伍,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导。为了改善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的专职教师大多比较“偏科”的情况,优化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而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是优化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教师的主导方向。“双师型”教师是随着高职教育日渐发展而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一种称呼。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系列的职称还要有职业资格的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不但具备课堂理论教学的素质,还应具备带领学生实践操作教学的素质。例如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网络编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加强提升由企业转岗而来的实训老师的理论知识,使得实训老师不仅仅能在电脑机房指导学生完成网页设计和编辑数字出版内容,也能把经验转为理论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对传统出版学专业的理论教师,鼓励他们到当地大江网、圈圈网、搜房网等网络媒体去实习一段时期,提高实践能力,使得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时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
3.调整教学方式,发展有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学,依然以单一的讲授教学法为主,即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学生以听为主,配合课堂中少量的互动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技术性、应用性、创造性很强的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缺陷的。加上高职院校历来是以突出学生操作性和实践性为优势,讲授法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不少业内学者提出了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即模拟企业单位的工作室,让学生以员工,老师以部门负责人身份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工作中既学到理论又能参与工作任务。例如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与奇达公司合作,对网络编辑专业的学生实验“工作室”教学模式。由该公司提供一定数量的电子书稿件给数字出版教研室,然后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责任心更强,学习理论的目的性明确,也有利于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立刻将所学关于电子出版物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得到老师和企业的检验[4]。
参考文献:
[1] 数字出版[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XmOlSM WbbytBlroIecqZTAwxIdPza7qI38lKJVkOkK7sJ8qC7g8s5li2jvHCMhbF.
[2] 赵海宁.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探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0.
[3] 张博.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出版与印刷,2011(3).
[4] 范晓娜.新闻工作室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企业导报,2012(1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