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匿名社交盛宴:有用户 商业模式不是问题?

2014年07月01日10:4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匿名社交盛宴:有用户 商业模式不是问题?

  如果说微博让陌生人变成了熟人,微信让熟人之间更热络,那么无秘等匿名社交产品,则让熟人再次“隐身”为陌生人。

  匿名社交产品的火爆,折射出互联网社会中人们旺盛的交流欲望和猎奇心态,也让外界产生了各种隐忧。靠爆料和匿名八卦,能让用户停留多久?这类产品到底有多少价值?如何实现商业化运作?不过,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坚信“在互联网的世界,有了用户,有了流量,商业模式自然不是问题”。

  无秘(原名为秘密,以下称作无秘)的蹿红,迅速点燃了中国匿名社交市场。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超过20款匿名社交产品。

  创业狂欢之下,争议随之而来:支持者认为,匿名社交会是下一块平台级市场;怀疑者却认为,匿名社交产品难以形成持久的粘性,加上“负能量”的内容,可能会成为这个行业沦陷的不定时炸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的创业者们几乎一致认定,属于蓝海行业的匿名社交领域,其竞争已快速激变成红海,基于社交产品的行业高集中度的天然特性,接下来必将经历一轮行业的淘汰赛。对于外界关注的后续商业开发疑问,这些创业者都相信一点:只要有足够的用户量,商业模式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细分化产品陆续推出/

  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某幢写字楼里,许朝军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乌鸦”的下一个版本的研发更迭。

  “大概半个月后新版本就会上线。”许朝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许朝军是一位创业者,曾推出过“点点”和“啪啪”两款产品。在无秘蹿红后,许朝军迅速调整方向,在内部抽调力量开发新的匿名社交产品,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5月底推出一款名为“乌鸦”的匿名社交产品。

  相比早期无秘等匿名社交应用,乌鸦更强调圈层的概念,在首次登陆该应用时,用户需要填写所在的单位或学校名称。

  对于自身产品定位的原因,许朝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些用户在用过一些匿名社交软件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口味太重,很多用户用了之后就把它删掉。我们的产品轻松娱乐,更贴近生活。比如如何和平分手,研究生该选择哪一位导师,某公司的食堂饭菜好不好吃等。”停顿了一会后,许朝军补充道,“我们的产品,更类似Google+的圈子。”

  回头来看,真正引爆中国匿名社交热潮的,是一款叫做“无秘”的APP。

  无秘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熟人匿名社交软件,用户下载后,可以看到用户的通讯录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在上面的吐槽和爆料,和Facebook(67.29, -0.31, -0.46%)、QQ等实名社交产品不同的是,无秘是一款完全匿名的产品,整个APP界面上都没有任何可以识别作者的方式,所有的无秘或评论都不带作者名字、头像,每条无秘下的评论会随机分配头像。

  在产品设计上,为了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防止极端用户通过删减对比通讯录的手段“排查”出爆料人的身份,无秘采用了 “消除痕迹(即删除所发布的内容)”和引入少量非好友信息的手段来降低风险。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李岩、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