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6期

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美学思考【3】

雷扬

2014年07月14日17:1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三、表现美:永恒的拓荒,天地广阔,万物自在

人性美、故事美都是内容美,表现美是电视制作手段美,也是形式美。在纪录片的审美活动中,内容美和形式美是统一的。阿恩海姆的“完形心理美学”强调主体的知觉行为,“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2]。英国艺评家贝尔认为艺术是审美情感和形式的统一。他声称,形式是艺术最基本的性质。他认为,只有懂得形式语言的人,才是真正能体会艺术美感的人。

Discovery亚洲总监维克兰·夏纳在点评中国纪录片时表示影片在思想性、人物感情和细节上有可取之处,但节奏慢、观赏性差,因此也就难以进入世界市场。Discovery将中国的纪录片素材按照国际审美的标准重新剪辑才能推向国外市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开放、兼容、即插即用的制作方法,找到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共同的诉求点或者是中国特色,然后设计故事,使内容美和形式美都达到国际水准,才能让世界人民都接受,让国产纪录片能走出去。2011年1月1日,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一个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的纪录片播出平台应运而生。纵观我国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纪录片,30年前的《丝绸之路》我们就已经开始注重故事性,到了《话说长江》我们讲贴近性;20年前的《望长城》我们讲纪实性;10年前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又不自觉地回到了故事性;5年前的《故宫》与国际纪录片理念接轨时还是回归到了故事本源。

在表现美方面,《丝绸之路》注重影片的开头,特别是开始三分钟,15集系列片,几乎每一集都将最精彩的画面剪辑到影片的开场,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观众。在技术手段方面逐渐弥补和国际之间的差距:如自然光、同期声、跟拍等。《话说运河》表现美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让观众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意识。央视使用了新的ENG设备,电子新闻采集的制作方式立马取代了原先电影胶片制作方式。由于ENG摄像机的便携性,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随时跟踪记录最新的历史,镜头的运用也可以灵活多变。而且相对于胶片拍摄,ENG的素材可以随时回放,画面和同期声可以同时采集。《望长城》的表现美体现在强调自然光条件下的拍摄,注重现场跟拍,注重同期录音反对后期配音。用画面说话,注重再现长城内外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剪辑原则告诉我们每两分钟影片就要有一个高潮。一个场景进去,镜头干净利索、组接快、叙事简洁明了。在表现美方面,《走遍中国》中悬念和剪辑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的高潮会让观众的体验有双重的加强。《故宫》在表现美方面更加注重:采用了最新的高清设备和美国拍摄电影的特技航拍手法,投资逾千万元,耗时三年。在这之后,国产纪录片越来越趋向于电影化制作,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体现了国际化的审美范儿,第一季投资450万元,制作形式向BBC学习,审美情趣偏向电影化。比如在知觉单元的人物造型方面,《舌尖上的中国》的审美追求极其严格和细致,仅仅在选人物一项上,就要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国籍、民族、职业、学历、身高、文化程度、个人经历、形象、气质、表现力、独特性、性格标签、代表人群、理念、信仰、生活方式、特长才艺、家庭关系、人物故事是否有极致化的可能、故事倾向性、故事构建和人物关系等等方面,要考察在这些维度上,人物是否能达到国际审美的标准。人物的镜头感和服装、灯光等美学元素都极其重要,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观众的审美体验。

经济全球化带来电影化的审美倾向,纪录片也越来越注重形式美,注重拍摄设备,佳能“无敌兔”的使用,已让纪录片能享受高清的画质而不用忍受胶片机笨重的折磨。高速摄像机、八爪鱼航拍已经很常见,现在纪录片的形式已能达到国际审美的要求。但在内容审美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18.

[2]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37.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董慧(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