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6期

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美学思考

雷扬

2014年07月14日17:1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关键是具备多维视野的审美意识。文章意图从人性美、故事美和表现美三个维度,对“走出去”的问题进行研究。纪录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故事为人物服务的,二是人物为故事服务的。也就是一种追求人性美,一种追求故事美。而这两类纪录片都需要形式美来表现。人性美体现在人类共通的高尚情感,就是人性中光辉的部分;故事美包括悬念美和细节、反差、铺垫、多角度的描述产生的美等;表现美包括符合国际化审美标准的制作手段和制作技巧等。

【关键词】人性;故事;表现;内容美;形式美

在最近30年里,中国纪录片走过了一条曲折探索的道路。创作的思维和审美理念不断变化,先后获得了一些国际大奖,但在电视剧的冲击和收视率的拦截之下,遇到很多现实困难,甚至是生存困境。近几年,纪录片迎来了新的转机,市场化和国际化成为国产纪录片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的大方向,而且这一步已经稳定踏实地走出去了。《故宫》《舌尖上的中国》就成功地走了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迄今为止最辉煌的成功。CCTV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这个栏目是外宣的窗口、试验田,其受众很大一部分是海外华人,与世界接轨的程度高,收视率较高,本文以此为例研究它的审美意识,有代表意义。

一、人性美:纪录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启示

人性美也就是美的感性认识。从文艺复兴开始,人们发现了人本身,张扬了人性和人的创造力。彼得拉克把美最终落实到精神中。莎士比亚的剧本中,我们更是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性挣扎和灵魂倾诉。人文主义在西方从此深植人心。休谟更是致力于人性的研究,甚至还有《人性论》传世,他认为“情感”和“理解”组成了人性。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表达自己的情感。纪录片要想穿越国度,必须寻找人类生命的启示,在人性中寻找极致的审美体验。

实际上当我们忘掉人为的纪录片各种各样的分类方式,我们会发现纪录片制作的对象就是人(或别的形式的生命或被赋予了生命),所有的人都具备人的属性,就是人性。纪录片能走出去做到视角的兼容与文化的共通从而打动世界观众的就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就是人性中光辉的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好看的有故事的纪录片做的就是人性。解读人性,这样才能贴近观众,这才是国际化的审美意识。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是各种身份的综合体。人性会在处理各种关系和各种问题中体现。而人处理问题,这本身就是故事。而一个观众爱看的故事必是人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同的人如何解决问题,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并从中体现出爱情、亲情、友情、善良、忠诚、梦想、自由、对真善美的追求等。从美学的角度讲,观众在思考和认同中获得了一种审美体验。

而在纪录片中能体现出这些情感,让观众能有美的感受,必须首先认识到,纪录片只是社会科学体系分支中的一个小分支。要想做好纪录片必须对社会科学有大部分的涉猎,才能更深地了解人性。更困难的是做好纪录片还必须对认识世界的四大范畴(即,对人自身的生理、心理认识和对反映外部世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认识)都要有了解才会对所拍摄的人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写解说词,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才能让美的体验更深刻。普利策奖获得者小拉什?多兹尔在《仇恨的本质》一书中,就从神经学、心理学、进化生物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以及战争史和文明发展史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恨及其伴生的自憎。

可中国的纪录片审美往往流于表面,很难走进人物的内心,也很难深入社会的本质。也许一部分范畴已经足以换来影片的成功。但这也是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美学理论家对于影视作品作为艺术的观点嗤之以鼻的原因。因为影视的历史过于短暂,没有像音乐、美术、文学那种经过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不朽之作。那些不朽之作都是超越时代,最具美感、最具艺术表现力、最能反映艺术本质的作品,反映了人对“四大范畴”最深刻的认识,它们让后来人重新审视自我,引发出生生死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情感。只不过,它们是用笔、用乐器,而纪录片是用镜头语言。在第8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富翁》《生死朗读》《返老还童》《机器人瓦力》中,它们的主题都是爱情。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观众在观看这高尚的情感时获得了美的体验。观众向所有的爱情电影提出的共同问题是: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爱情?这些爱情的表象各不相同,有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有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小男人,有一个正常的女人和一个越长越小的男人,有两个机器人,甚至还有人与兽,可它们的审美内核都一样:怎样克服无与伦比的困难,追求人类最美好的爱情。观众陪着主人公一起悲伤、一起难过、一起快乐、一起激动,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一次美的洗礼。好莱坞是世界的,它们的审美观念代表的是国际审美意识。人性闪光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别的部分。

以《走遍中国》特别节目《高原天路》第三集《守望高原》为例,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家两代人的牺牲只为中国几代人的梦想——青藏铁路通车的故事,让观众感动,也被内部评为A+。这里笔者引用《守望高原》的一段解说词来具体说明:

老人走得很孤单,她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在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没有在她的身旁,丈夫王占吉20多年前永远地埋在了青藏高原的风火山,然而5年前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吴文英又把儿子送上了有青藏高原死亡之地之称的风火山的建设工地。这座青藏高原上的冷山和这一家人几十年来究竟有着怎样难解的情结,我们本想从吴文英老人那里得到答案,但老人的去世成为我们这次兰州采访的最大遗憾,我们无力挽回,只能默默地送老人最后一程。

这段解说词,将两代人的亲情、爱情、梦想、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高尚情感凝集在一起,人性的光辉闪耀其中。观众在冰冷的现实和人性的温暖中获得了美的体验。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董慧(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